「路殺」是什麼?「路殺社」又是什麼奇怪的社團?

路殺(roadkill)是指動物在道路上遭到汽機車碰撞或輾壓而死亡的事件。這些事故不僅造成野生動物死亡,也可能造成車輛毀損,更與交通安全和野生動物保育等問題有關。至於「路殺社」,就是調查、記錄全台灣野生動物車禍事故與死亡事件的公民科學計畫。

路殺社的正式全名為「臺灣野生動物路死觀察網」(Taiwan Roadkill Observation Network,簡稱TaiRON),是2011年8月在臉書上創立的虛擬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roadkilled/),由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助理研究員林德恩創建。2008年,特生中心培訓志工協助調查全臺物種分布,林德恩負責爬行類的培訓,為了方便與志工聯繫,便在臉書成立社團「特生中心爬行類志工聯誼社」。當時他隨手在社團貼出一張蛇類路殺照片,結果引發許多志工紛紛把自己拍攝的路殺照片上傳,社團人數也因此成長。這讓林德恩看到社會大眾對於路殺議題的關切能量,也成為後來創立路殺社的契機。

回顧路殺社成立十年來的過程,從2011年的臉書社團開始發展,後來隨著紀錄擴增而成立網站;原本只記錄被路殺的爬行類,逐漸發展成針對所有陸生脊椎動物回報路死事件,包含哺乳類、鳥類、兩生類及爬行類,並擴及無脊椎的陸蟹。回報方式也非常簡單,民眾只要用手機拍照,並將資料上傳網站就可以完成回報。如果死亡的動物是鳥類、爬行類,以及非犬貓的哺乳類,在回報之後可以將動物屍體以雙層夾鏈袋包裝起來,載明採集資訊,再以堅固紙箱或保麗龍盒包裹,以「冷凍宅配」及「貨到付款」方式,寄送到特有生物保育中心路殺社,進行後續研究和典藏,讓已逝的生命能發揮更大的價值。

根據路殺社統計,現在已經有將近6,200位的民眾,提報超過130,000筆的路死紀錄,送到路殺社的動物屍體也超過一萬筆。林德恩指出,這些資料有三大用途,包括改善動物路殺、動物疾病監測,以及農藥與環境重金屬毒害監測。例如在2013年狂犬病的防疫上,路殺社所收集到的動物屍體發揮了極大的功用,也讓路殺社聲名大噪。

2013年7月,狂犬病在臺灣捲土重來,甚至有民眾遭染病鼬獾(Melogale moschata)咬傷住院。正當社會惶惶不安,推測可能是邊防管控出問題時,路殺社整理手邊已累積超過兩年的紀錄,發現其中有許多不尋常的鼬獾死亡事件,冷凍庫中也有來自臺灣各地的鼬獾屍體,可以提供農委會家畜衛生試驗所後續檢測。經過病毒基因定序,研究者發現狂犬病存在台灣已至少超過210年,且成為在地化的病毒株,從沒有消失過。路殺社的紀錄,正好可以提供防疫專家追溯疫情,快速釐清事實。

除了狂犬病外,路殺社也與動植物防檢疫局及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合作,於2015年開始「農地鳥類中毒事件調查」,透過疑似農地鳥類中毒記錄和檢體採樣的方式,找出作物與農藥種類危害野生動物之間的關聯性,做為國內訂定農藥使用規範的依據,降低環境毒害事件之發生。透過這個過程,這些死亡的動物並沒有白白犧牲,而是讓我們可以建構出一個對人類友善,對生態也友善的環境。

回歸路殺「本業」,路殺社從2018年開始推動「系統化大調查」,以科學化的調查方法,推算全臺每年動物路死總量,篩選出路殺確切熱點。路殺社在臺灣篩選出420個樣區,邀請志工在一月、四月、七月、十月各選一天,每年進行四次調查,計算樣區裡面各種類道路3公里當中所出現的屍體。透過累積三年的系統化大調查資料,估算出臺灣每年路殺死亡的陸生脊椎動物數量介於1,500萬到2,000萬間,數字非常驚人!

為了改善路殺情況,路殺社歸納整理出全台116個容易發生動物路殺的路段,除了提供道路主管機關路殺資料,以改善道路、降低路殺事故機率,也和導航軟體公司、導航APP合作,將百大路殺熱點路段匯入到導航助理系統。如果您使用Garmin導航、「樂客導航王」,或手機下載「Omnie CUE 交通情報達人」APP,在行經動物頻繁出沒的時間與路段,系統將發出警示提醒駕駛注意路況並減速慢行。

未來路殺社也將會以改善路殺為主軸,讓臺灣未來的道路都可以是友善道路,對行人友善、對駕駛友善,也對動物友善。就讓我們跟著路殺社社長、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助理研究員林德恩,一同瞭解路殺社十年走來的點點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