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什麼是「里海」嗎?

「里海」是衍生於「里山」概念。「里山」不是一座山,而是泛指村落周遭的淺山、郊山地帶,經由人類適當的經營,提供動植物多樣化的棲地,進一步達到社會面、環境面以及生產面的三贏。

「里海」與「里山」類似,它強調人與海的結合,透過人為的經營管理而使漁業資源及生物多樣性得以恢復,並可永續利用。因為住在海邊的居民倚賴海洋資源為生,但如今漁業資源受到大環境影響,需合理且有限度的利用,因此里海的目標是協助漁村持續與海洋互利共生。

2010年,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屆大會提出了「里山倡議」,而後成立了聯合國所屬的《里山倡議國際夥伴關係網絡》(IPSI),以提倡與推動里山的永續精神,是推動里山里海永續發展的重要國際組織。在「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建置計畫」的支持下,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發起「臺灣里海」計畫,自2019年起,走訪全台28處里海潛力場域進行田野調查,最終挑選了獨具特色、同時具有里海行動潛能的新北市卯澳、宜蘭縣東澳及澎湖縣菜園等三處社區,聆聽地方的聲音協助探詢永續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臺灣里海」計畫組織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海洋教育中心、台灣海洋環境教育推廣協會、小社區大事件社企平台等專業團隊,與在地社區、學校合作,積極培力社區逐步發展系統性的里海典範場域,設計環境教育課程與教案,並輔導地方居民、漁民成為漁業公民科學家。透過社區與海洋環境的重新連結,共同建構臺灣里海樣貌。

就讓計畫主持人、臺灣海洋大學應用經濟研究所副教授蕭堯仁,告訴您「臺灣里海」如何實踐漁村居民的生活與自然環境間永續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