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0~00:00
爵士公民
澄洋環境顧問進行台灣首次海底垃圾調查,台灣西海岸平均海底垃圾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2萬件,重量102公斤,以同樣單位面積相比,日本東京灣66.6公斤、韓國31至73公斤、中國沿海15.9公斤,台灣西海岸密度明顯高於東亞鄰近國家,為全球平均密度的近1.5倍。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島航普拉斯」計畫,針對台灣東北及西南海域共24個測點,進行每一季的採樣與分析,結果每個測點、每個季節皆發現塑膠微粒,其中東北海域塑膠微粒數量遠高於西南海域,甚至在夏、秋兩季甚至可達20倍之差距。若以材質區分,硬塑膠佔比最高,幾乎每個季節及測點皆有硬塑膠存在,可見生活塑膠仍佔大宗。
長期關心海洋議題的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於2018年提出了「島航」計畫,以船隻遶航台灣,在台灣東北、西北、西南及東南海域,包含澎湖、小琉球、蘭嶼等離島51個測點,針對塑膠微粒、水下聲景、溶氧量三個項目,進行海洋的體檢。在「水下聲景」方面,部分西岸海域也收錄到槍蝦的聲音、瓶鼻海豚的叫聲,另外也在繁忙的高雄港外收錄到吵雜的船舶運行聲,二仁溪出海口也有附近漁船魚探機的聲音。
金山鄉清水濕地濱臨北海岸,位於清水溪、西勢溪和磺溪出海口交會處,然而生產型態的轉變,導致清水濕地的農業式微,陸化情形變嚴重,所以涉水禽類的棲地也漸漸變少,因此台灣春雷環境學社提出在地的深耕計畫「金山倡議」,以生態復育為主軸,著重於環境教育與發展在地產業。
2014年,台灣春雷環境學社副理事長邱銘源於金山清水溼地推動友善耕作,先從契作0.5公頃開始,其後逐步增加,目前金山友善耕作面積已進展超過20公頃,創造近千萬元友善耕作產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