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1:00
辛意雲說詩經
在造紙術發展出來之前,中國歷經了甲骨、鐘鼎、木牘、竹簡、縑帛的時代,這些載具昂貴不易取得,因此不利知識的傳播。在西漢漢文帝時期,已經出現了可用於繪寫用的紙。這是目前考證過後最早出現的紙。但是這時所生產的紙質地粗糙、製作成本高,因此普及率比較低。 東漢漢和帝時,尚方令蔡倫改進了西漢造紙工藝,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流暢的造紙流程。他以「樹膚,麻頭及敝布、漁網以為紙」 ,成功造出了「蔡侯紙」,成為「紙」的發明者。 在任何一個時代,在位的統治者都能影響社會的發展,漢和帝讓蔡倫帶人投入研究、漢安帝任張衡為太史令,因此在東漢創造領先西方一千多年的進步科技,留名青史。在歷史上還有哪些成功的領導者?哪些錯誤的決策導致退步?請聽今天的《與歷史對話》。
班超經略西域三十餘年,五十餘國均歸服於漢,漢帝封其為定遠侯。永元十二年,班超上書請求漢和帝准許其卸任並回到中原,信中稱「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願生入玉門關」。和帝允准班超歸返,並詔令任尚繼任西域都護。 班超於卸任前,傳授給任尚他的領導哲學,是什麼樣的管理學,讓班超這三十年來得以在西域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任尚可以運用他傳授的方法,繼續保持大漢天威嗎?一起來聽聽今天的「與歷史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