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時間: | 06:00~07:00 |
---|---|
節目名稱: | 早安 我的朋友 |
主持人: | 黃翠芳 |
節目主題: | EP50:企業綠色轉型是團體戰,供應鏈結盟才能成功 Ft. 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 羅明琇教授 (首播) |
---|
節目時間: | 06:00~07:00 |
---|---|
節目名稱: | 早安 我的朋友 |
主持人: | 黃翠芳 |
節目主題: | EP50:企業綠色轉型是團體戰,供應鏈結盟才能成功 Ft. 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 羅明琇教授 (首播) |
---|
2023/02/07 (星期二) 時長:00:25:15
歐盟碳稅的議題持續影響全球交易,各國企業的綠色轉型已成為不容逃避的「必選題」。
但台灣企業進行轉型的時候,卻會遭到重重考驗,根據調查企業主最煩惱的是「不知道現在資訊是什麼?」另一個是「手上有什麼資源?」,目前也沒有太多成功的案例可以模仿學習。
且綠色轉型無法憑自己之力完成,各企業和供應鏈之間要如何團結合作、共享資源一起完成綠色轉型呢?
2023/01/31 (星期二) 時長:00:22:35
歐盟在去年12月討論 「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從原先2023年1月1日起施行「碳邊境調整機制」過渡期,改延至2023年10月1日起實施,也修改推出新版本草案。對台灣產業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目前台灣政府和企業還在協商未來課徵碳稅的費率,目前歐盟每噸碳約77歐元,台灣企業目前提出願意負擔僅100~300新台幣,遠遠高於我們產業的預期,台灣企業和政府還需要更多深度的討論,面對全球貿易無可避免的CBAM議題。
2023/01/24 (星期二) 時長:00:22:45
為了因應2050全球淨零趨勢,再生能源和綠電的發展成為重要議題。其中,「氫能」也是大家關注的能源發展之一。因為氫(H2)的分子結構中不含碳,所以在未來低碳、零碳的趨勢下成,「氫能」成為備受矚目的綠色能源,未來希望可以透過「氫能」等潔淨能源代替石化燃料,而「氫能」主要可透過電解水、蒸氣法等方式產生,再當作發電燃料使用。
氫氣的製作又分成「綠氫」和「灰氫」,電解海水的過程中還要面對海水腐蝕和有毒氯氣的考驗,到底台灣要怎麼製作「綠氫」?又可以怎麼應用呢?
2023/01/17 (星期二) 時長:00:21:31
台灣在2009年規劃「再生能源躉(ㄉㄨㄣˇ)購政策」(Feed-In Tariff, FIT)希望推廣再生能源發電保證收購制度,不管產生多少電,台灣電力公司會用一定的價格,把電都收購回去;2019年「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正,開放了「再生能源」和「綠電」的交易大門,再生能源發電不一定只能賣給台電,可以賣給其他有需求的終端用電戶,不限企業或個人。
法規都開放了,為什麼中小企業還是喊說買不到綠電?有哪個環節需要改善呢?
2023/01/10 (星期二) 時長:00:21:43
台灣四面環海有豐富的海洋資源,有發展海洋能的潛力,像是波浪能、潮流能、黑潮能以及溫差能有各種發電的可能性,比起其他國家我們有穩定的波浪,冬季有東北季風,全世界百分之80的優質的風場在我們的西部海域,夏季因為東南海域常有颱風形成,有風就有浪傳到岸邊,一年四季都有發展波浪能的機會。只要能發展抗颱抗震等技術,台灣的海洋能技術將有機會引領全球。
2023/01/03 (星期二) 時長:00:20:22
台大、國家海洋研究院以及海洋大學的三方團隊合作,2021年在高雄組裝實測,打造20瓩的浮游式洋流發電機,其中強化應對颱風的能力,而技術逐漸到位,台灣流速和方向比日本穩定,未來兩到三年可望商轉,技術和電力將超越日本。而在2050年淨零目標,風電和太陽能發電不足的部分可靠洋流發電來補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