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0~18:30
科技聽IC
2023/08/01 (星期二) 時長:00:22:28
隨著氣候變遷的問題日漸嚴重,國際社會開始關注排碳議題,台灣也在今年通過三讀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將2050淨零排放,列為我們的目標。此外,政府也成立環境部氣候變遷署,這個單位主要目標、工作內容是什麼呢?從政府的角度來看,面對國際上的碳稅議題以及企業的「碳焦慮」,有哪些必須完成的任務呢?
2023/01/17 (星期二) 時長:00:21:31
台灣在2009年規劃「再生能源躉(ㄉㄨㄣˇ)購政策」(Feed-In Tariff, FIT)希望推廣再生能源發電保證收購制度,不管產生多少電,台灣電力公司會用一定的價格,把電都收購回去;2019年「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正,開放了「再生能源」和「綠電」的交易大門,再生能源發電不一定只能賣給台電,可以賣給其他有需求的終端用電戶,不限企業或個人。
法規都開放了,為什麼中小企業還是喊說買不到綠電?有哪個環節需要改善呢?
2023/01/10 (星期二) 時長:00:21:43
台灣四面環海有豐富的海洋資源,有發展海洋能的潛力,像是波浪能、潮流能、黑潮能以及溫差能有各種發電的可能性,比起其他國家我們有穩定的波浪,冬季有東北季風,全世界百分之80的優質的風場在我們的西部海域,夏季因為東南海域常有颱風形成,有風就有浪傳到岸邊,一年四季都有發展波浪能的機會。只要能發展抗颱抗震等技術,台灣的海洋能技術將有機會引領全球。
2023/01/03 (星期二) 時長:00:20:22
台大、國家海洋研究院以及海洋大學的三方團隊合作,2021年在高雄組裝實測,打造20瓩的浮游式洋流發電機,其中強化應對颱風的能力,而技術逐漸到位,台灣流速和方向比日本穩定,未來兩到三年可望商轉,技術和電力將超越日本。而在2050年淨零目標,風電和太陽能發電不足的部分可靠洋流發電來補足。
2022/12/27 (星期二) 時長:00:20:53
烏俄戰爭爆發,讓燃煤發電議題再次浮上檯面。從國際趨勢來看,因戰爭,天然氣價格飆高造成歐洲國家能源供應不足,緊急重啟燃煤發電,優點是技術成熟能補足電力,但缺點就是空氣汙染,如何在發電和環保議題拿捏,考驗各個國家的智慧。反觀台灣,要如何在燃煤中低碳化,方式之一就是加入氫能源,如何混氫發電、航改型渦輪協助台灣電力轉型。
2022/12/20 (星期二) 時長:00:22:39
1919年台灣早就開始進行小水力發電,因時空背景因素已停止多年,如今受到政府重視,台大水工試驗所結合民間力量這幾年大力推動小水力發電,有多處社區這幾年已開始投放機組,但離商轉還有一段距離,必須加強政策、產業、技術以及人才等面向。今年舉辦第六屆小水力發電的設計比賽,目的就是讓社區民眾了解和參與,如此一來才能發揮最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