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時間: | 19:00~20:00 |
---|---|
節目名稱: | 余是經典—Yesterday Once More |
主持人: | 余光 |
19:00~20:00
余是經典—Yesterday Once More
節目時間: | 19:00~20:00 |
---|---|
節目名稱: | 余是經典—Yesterday Once More |
主持人: | 余光 |
自由意志主義認為每個人對自己的生命和財產有完全的主權,在不妨礙別人相同權利的前提之下,每個人對自己的生命和財產有完全主宰的自由,因此自由意志主義主張自由、責任和容讓。自由就是在和平的方式之下做任何自由的選擇;責任就是除了自衛之外,不可以強力加諸別人身上;容讓就是接受別人自由的選擇。有了自由、責任和容讓,每個人就會有最大機會發揮他的潛力,追求他的理想,這就是正義。 詳細節目內容,歡迎收聽。
中國思想裡,墨子被認為是功利主義的代表人物。墨子認為「萬事莫貴於義」開宗明義表明,沒有任何事物比正義更可貴。又說「義者,正也。天下有義則治,無義則亂。」他認為「義」和「利」是合一的,而且「利」是判斷「義」的尺度。他講的「利」是「立功之利」,包括了父子之間的孝慈、兄弟之間的和友、君臣之間的忠惠、鄉黨之間的誠信。因此「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可以說是「義」的彰顯,這不正是追求共同的快樂,減少共同的痛苦嗎?這和邊沁功利主義的觀念一致。 墨子更指出為天下興利除害的做法就是「兼相愛,交相利」,就是博愛和互利。無論個人斷指或斷腕,無論是死或生,在面對天下利益必須權衡輕重時,可以平等看待。認為正義追求的是最大的共同福祉。 詳細節目內容,歡迎收聽。
功利主義把共同福祉單純量化的弱點,在於他們簡單地把每個人的快樂量化、運算。 米爾解套的說法是:快樂有高低層次的不同,多數人喜歡的某一種快樂,就是層次較高的快樂。儘管多數人選擇的快樂,是從較狹窄的觀點來看低層次的快樂。因為判斷和選擇往往是不一致的,品味較低的人,只需要較低層次的快樂,便得到滿足。 詳細關於功利主義共同的快樂,歡迎您的收聽。
英國哲學家米爾繼承了邊沁的功利主義,要把功利主義變得多一點人性、少一點計算。 首先,米爾認為快樂是人類唯一內在本能的願望。只要不傷害別人、妨礙別人,每個人有完全的自由,更進一步,每個人有不被別人傷害、妨礙的權利。 當我們講功利時,必須看得廣、看得遠,因此尊重個人的自由,全面地、自由地發展個人的全能,包括感知、判斷、辨別、心理活動和道德選擇的能力。才能帶來長遠永久的最大共同快樂。 詳細節目內容,歡迎收聽。
十八世紀英國哲學家和法律學家邊沁(Jeremy Bentham)可說是功利主義的開山鼻祖,他認為正義行為的最高原則就是追求最大的快樂,由於社會是眾人結合的總體,因此共同的福祉就是把每個人的快樂減去每個人的痛苦總和。並提出「幸福計算法」來計算一個行為帶來的快樂。 詳細節目內容,歡迎點選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