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圖的《美諾篇》當中有這樣一段故事:有一天,蘇格拉底在地上畫了一個邊長二尺的正方形,他問一名童僕這個正方形的面積是多少?童僕回答四平方尺。

蘇格拉底接著問:那麼這個正方形的兩倍面積、八平方尺的邊長是多少?童僕想想說「應該是二尺的兩倍、四尺。」蘇格拉底提醒他,邊長四尺的面積是十六平方尺,顯然比八平方尺大得多,那麼邊長是不是應該介於二尺與四尺之間?

童僕回答說那應該是三尺吧,蘇格拉底說三尺的平方是九平方尺,仍然不正確。可憐的童僕迷糊了,說我真不知道答案啊! 這個小童僕根本不識字,他起初信誓旦旦相信自己的答案是正確的,但經過引導後,他會開始感到困惑,明白自己其實不知道答案。而蘇格拉底所做的,只是向他提問,並沒有直接教他什麼。換言之,蘇格拉底想證明的是:「探索與學習,事實上只是回憶人們已經學會的事物。」知識是從回憶中辨識出來的,所以學習的重點不在於知識本身,而是認清自己的無知,進而保持求知的動力。

我們常以為「閱讀」與「學習」是相同的,所以總是要孩子「去讀書」,但其實閱讀需要學習。孔子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在閱讀中發現自己所知不足,這是求知的開始。要如何在閱讀中發現自己的不足呢?「閱讀」不是與生俱來的能力,需要適當的引導,如同蘇格拉底所做的一樣。閱讀,首要學習反思能力,孩子的閱讀不僅僅是接受一個故事,更是從一個個片段劇情、語意、一個個圖像,去挑戰「是甚麼?為什麼?」。孩子的閱讀,需要從父母親一起帶領學習反思開始。

好奇心,讓知識更有趣!一起來欣賞為您精選的節目內容~

尋找台灣悶經濟出路—馬凱教授專訪

1960到80年代,台灣經濟快速成長,每年9%左右的經濟成長率,靠的是優秀的人才,以及和國際市場相比,相對低廉的勞工薪資。後來經濟成長率漸漸放緩,似乎是許多國家都走過的一段過程。

然而,並非所有的現象都應該視為必然,台灣在亞洲四小龍當中的經濟表現,顯得疲弱,民眾普遍感覺經濟原地踏步,找不到有效的發展方向。問題何在?本集邀請經濟學者、社會觀察家馬凱教授,為台灣敲響警鐘!

台灣的低薪是人人關注的話題,物價凍漲與低薪的關係是什麼?為何說政府的手介入物價,對人民薪資產生負面影響?

低薪會有哪些後遺症?會造成哪些錯覺,打擊人民信心,甚至導致人才外流?

物價溫和上升有助於企業發展?真的嗎?經濟學上的論據是什麼?

在馬凱教授分析的同時,沈春華主持人也直指問題核心。如果說政府介入平抑物價做得太過頭了,經濟學家主張讓市場決定物價,導致上漲,萬一企業老闆硬是不加薪,人民不就慘了嗎?這件事情會不會發生呢?或是有其他的可能性?

台灣經濟面臨眼前的困局,有識之士都積極提出建言,政府對這些建言的態度如何?能否為台灣找到未來的方向?請聽本集主持人與馬凱教授的對談。

從虧損到獲利,友達彭双浪董事長走對哪一步棋?

2012年1月,友達全年虧損613億,岌岌可危。然而,當彭双浪臨危受命接下總座,如今友達改革有成,獲利創十年新高,他如何做到?而這一位面板大廠董事長,雖然身為科技人,卻吹得一手非常棒的薩克斯風,在繁忙事業中如何維持自己的興趣?又有什麼樣的管理哲學?

台灣面板廠在全世界佔有重要地位,也是政府長年來積極推動的產業,然而這塊市場雖然商機無限,卻也面臨來自於韓國和中國的激烈競爭,台灣面板雙虎之一的友達2012年曾面臨虧損壓力,然而再經過策略調整後,不僅已經連續五年獲利,並且去年創下獲利10年來新高,到底友達走對了哪一步棋?而面板未來的趨勢和產業聚焦的利基在哪?今天為您邀請到友達彭双浪董事長來到節目當中跟大家聊聊。

只有大海知道

《只有大海知道》是崔永徽導演歷時六年,從素人演員選拔、培訓,為蘭嶼及孩子們傾盡全力打造的電影。

《只有大海知道》改編自蘭嶼椰油國小舞蹈隊的真實故事,透過相依為命的祖孫親情、舞蹈隊老師對孩子無私的付出,讓孩子慢慢認識了自己、看見了自己內在的寶藏,也意識到自我存在的意義,並憑藉著勇氣,走出成長中的挫折,開創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

崔永徽導演說:「第一次看見達悟的孩子穿著丁字褲站上舞台,我的淚水就沒有停過。」在消費文明無限擴張的時代,我們早已忘記這個世界並不是靠物質在支撐著。文明對人類性靈與文化的戕害,其實不僅發生在蘭嶼。崔永徽導演決定拍出這些蘭嶼孩子的故事,拍出當代達悟文化斷層中漂泊的心靈,並同步觀照親情、遺棄與愛的命題。希望透過影像帶我們跳脫遊客的視角,走進真實的蘭嶼。


謊言台灣

很多人可能都有這樣的經驗,每天打開電腦、手機,總會收到許多親朋好友轉寄的訊息。「XXX食物有毒不能吃」、「如果XXX,就有可能會致癌」,許多驚悚的警告信,其實都是以訛傳訛的假新聞。

有些廣為流通的假訊息或許無傷大雅,但是如果是有心人士刻意要散佈假訊息,甚至為達到政治、商業操作,那就有可能產生很嚴重的後果。

究竟為何會有如此多的假新聞?未來是否能有防範措施?節目邀請遠見雜誌資深總主筆彭杏珠,為我們深入解說!

請聽\趨勢觀察

人工智慧的起源

1956年夏天,二十位專家學者在美國達特茅斯大學組織了一個工作坊,「人工智能」一詞從此誕生。

人工智能與計算機科學的發展密不可分,因此解釋了為何劉炯朗校長先前花了不少篇幅談論電子計算機。本集中,劉校長亦以電子計算機的初代機型為引子,慢慢推導至人工智能的起源與成長歷程。

除了科普知識,劉校長更將這些發展史進一步昇華,和聽眾分享,創造任何新技術的過程均有起有落;「以古為鏡,可知興替。」

請聽\我愛談天你愛笑

起源

《達文西密碼》驚人續集《起源》,揭開人類最神祕的生死密碼,羅柏.蘭登系列新作,再度橫掃全球暢銷書榜冠軍。本書創意驚人,被譽為丹布朗迄今最高明最具娛樂性的小說。

本週邀訪時報主編嘉世強,為大家帶來最新翻譯小說,丹布朗的《起源》。

請聽\文學居酒屋

當管風琴遇上小號 – 艾普卡娜與柏多契基音樂會

夏日糖果屋‧韓賽爾與葛麗特

德奧室內樂天團 哈根四重奏

演出介紹 演出介紹 演出介紹

 

 


IC之音由衷感謝您的支持,如果您喜歡這期電子報內容,您可點此「訂閱電子報」,也竭誠歡迎您分享本頁網址給所有親朋好友們,讓更多人聽見我們的節目,使知識傳得更遠,滿足更多好奇心。您有任何問題或指教,也可透過電子郵件 [email protected] 與我們聯絡。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