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收聽
11:00~16:00
旋律輕輕唱
節目動態:旋律輕輕唱
主持人: 劉炯朗
2012/08/29
四書之中的《中庸》是孔子嫡孫子思所作,劉校長精選其中有「不」字的名句來做解析。如:「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和而不流」、「過猶不及」,為解釋人應適當發洩情感,因而舉出「東晉謝安淝水之戰」與「唐雎不辱使命」的故事為例。另還分析《詩經》中「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求」等名句,一起與劉校長學習中國典籍中的智慧吧!
柏拉圖在《理想國》第七卷裡有一篇「山洞的寓言」。故事是這樣的:在一個山洞裡,有一群囚犯被鐵鏈鎖住,他們面對山洞的牆壁,手腳都不能動,頭也不能轉。囚犯的背後有一個火堆,只能看到在背後出現或移動的東西被火投影在牆壁上的影子;對他們來說,只知道影子的存在,並不知道形成影子的實物,當他們交談的時候,談的是影子,而不是形成影子的實物。有一個囚犯被釋放,他看到實物,看到火,出洞穴後看到耀眼的太陽,慢慢地適應了洞穴外的世界,終於明白光線、物體與影子的關係,他開心地跑回洞裡,把這一切解釋給囚犯們聽,要為他們解開枷鎖,一起到外面去。但囚犯們嘲笑他,並粗暴地反抗,不願離開習以為常的世界。在囚犯的世界裡,書是柴火投射在牆壁上的影子,而不是形成影子的這本書。囚犯靠外面的聲響與說明,來理解外面的世界。被釋放的囚犯必須適應、理解洞外的世界,還願意回來與囚犯們分享,帶他們脫離枷鎖。這個被釋放的囚犯就代表了柏拉圖的「哲學家-皇帝」,他的責任就是勇敢地為他人帶來真理。在柏拉圖的理想政府裡,領導者是智慧、勇敢、仁慈、節制、公正和獨裁的哲學家皇帝。
2020/08/14 (星期五)
2021/06/21 (星期一)
2014/01/08 (星期三)
2021/01/08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