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文慈老師,客家人,耶魯大學音樂博士,現任中國文化大學音樂學系(所)專任教授,兼系(所)主任;亞洲作曲家聯盟臺灣總會理事長;臺灣作曲家協會理事長。期許成就「左手為文,右手寫歌」的美藝人生。 如何成為作曲家? 在東吳大學時,潘皇龍教授給您最多的啟發為何?《午後的和聲》,結合弦樂團微分音層面與五聲音階之片段音型與曲調,也是首度完成的大編制作品。要如何演奏微分音?是否有使用特殊的樂器? 還是經由調音便可?是否在二十世紀之後打擊樂的發展越來越蓬勃? 譬如說您的室內樂《石頭與絳珠草》及將劇場概念引入六重奏擊樂作品《樹倒猢猻散》等等。一系列山歌女高音作品《老山歌》、《滿山逡》。管弦樂《冷月》,內涵客家山歌語彙。《嬋娟》則是將客家八音的華采豔麗幻化成小提琴單樂章協奏曲。要如何引導觀眾來欣賞當代音樂 ※本節目由文化局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補助製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