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要聊聊能源「地熱發電」,在追求綠電的目標下,「地熱發電」是否也是我們台灣綠電的處方籤呢?
台灣能源轉型7字訣:「風、光、熱、海、氫、儲、匯」,排在第3位的地熱,絕對是有發展潛力的再生能源。
但相比於風力和太陽能發電,地熱發電的成效和進展似乎較遲緩,我們可以投下資源,寄託在地熱發電嗎?

這集零碳未來會帶您討論,「地熱」到底是什麼? 台灣哪些地方有「地熱」?「地熱發電」有什麼優缺點?
國際上哪些國家發展地熱發電,它們是怎麼做到的?
請聽這一集零碳未來,帶您逐步解析,發展「地熱發電」我們還欠缺哪一步?

🙆‍♂️來賓:國立臺灣大學 地質科學系 宋聖榮教授

♻本集節目要點:

  • 有溫泉、噴氣的地方都代表有「地熱」的存在,只要往下探勘,有150度上下的熱源,就可以發展「地熱發電」,像是台灣的陽明山(大屯火山區),就有蘊藏著豐富的地熱資源。
  • 去年(2023)初,地礦中心發表關於台灣的地熱發電潛能,高達40GW,潛力相當驚人,差不多就是全台台灣全年的總用電量;希望在2050年,可以開採出3~6.2GW的地熱用於發電,大概可支持台灣10~15%的電力使用。
  • 地熱發電的好處在於,可以作為基載,減少饋線上的衝擊,且相比於太陽能和風力發電,它不受氣候和日照時間影響,穩定性更好;地熱發電缺點在於,起初開發風險較高,相比於太陽能和風力發電在地表上,較容易觀測和捕捉,地熱的探勘較有難度,也需要更多時間評估。
  • 台灣發展地熱的障礙之一,在於台灣地狹人稠,許多地熱蘊藏的地區,位於原住民保護區內,未來還需要制定共榮共存的法律,且和居民溝通,不只需要對環境友善,也必須符合土地正義。
  • 借鏡國外的地熱發電發展,傳統的地熱發電國像是美國、日本、菲律賓,他們開發的過程中,主要是透過政府的優惠政策,可以看到只要優惠推動,地熱的發電裝置容量便會提升;新興的地熱發電國像是印尼、肯亞、土耳其,主要是透過打造友善的地熱發展環境,像是提供「探勘補助」降低初期探勘的風險,也制定土地使用的相關法令或環境,讓地熱發電可以快速發展,這些都是可供我們借鏡的作法。

更多科技趨勢▶https://pse.is/4drbp9

留言心得回饋▶ https://pse.is/4ee2ft

異業合作洽詢▶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