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對我們的影響一直再加劇,除了減碳的同時,「調適」工作也同等重要。
尤其因為氣候變遷,地球上因為極度氣候而產生的天災愈來愈多,像是森林大火、淹水和大旱,都可以可能導致我們原本熟悉的環境被破壞。
對於災後應變,我們第一時間都會想到食物、水,甚至居住/避難空間,但鮮少討論災後的「能源」問題。

其中,「再生能源」因為其特性,是我們災後調適的重要角色,你知道為什麼嗎?

本集零碳未來,我們和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資深主任 吳心萍討論「再生能源」對我們災後調適的重要性,以及實務上的使用可能。

🙆‍♂️來賓: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資深主任 吳心萍

♻本集節目要點:

  • 目前人們普遍對於「災後調適」缺乏意識和想像,尤其是能源的使用上,若因天災戰爭斷水斷電,避難處需要電力能源,我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可能是「柴油發電機」,但這樣可以使用多久? 用在哪裡? 避難所的環境適合是「柴油發電機」嗎? 發電機的運作噪音和氣味,適不適合避難所的環境呢? 居安而思危,這些都是需要思考討論的。
  • 再生能源署發現,烏俄戰爭爆發之後,再生能源成長比前一年提高40%,是相當大幅度的成長。經分析後發現,大多數國家是因為戰爭而察覺必須降低對進口能源的依賴;反觀台灣的能源進口率高達98%,若真的發生極端氣候災難或國界衝突,能幫助我們度過難關的就是自給自足的「再生能源」,尤其在戰時「集中式大型電廠」很可能是攻略目標,以烏俄舉例,俄軍就以攻佔核電廠為戰略手段。
  • 再生能源和傳統能源相比,在最大好處就是分散式的使用、建設迅速,若一處屋頂光電因災受損,也有其他處的屋頂光電可以支援,修復也較集中式的電廠容易;同時,也不必依賴國外進口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此外,也可減少空污及碳排,更能強化地區的能源獨立性,因此再生能源不只能減碳,也具備調適的功能。。
  • 日本千葉的營農型光電「匝瑳第一公民電廠」,在 2019 年颱風襲擊造成千葉縣大停電一周時,便免費提供電力給社區使用,也促成千葉要求所有的營農光電案場都要成為社區的緊急供電站;台灣也有類似案例,曾經停電 17 天的烏來福山部落,台電於 2017 年打造了屋頂光電設備,結合發電機、儲能等成為防災微電網,可自主運轉 14 天。
  • 台灣許多學校配合「班班有冷氣」的政策,都有建設屋頂光電的計畫,學校通常也都被規劃是災後避難所,可以考慮安排,屆時導入電網的屋頂光電,可以給學校/避難使用。

更多科技趨勢▶https://pse.is/4drbp9

留言心得回饋▶ https://pse.is/4ee2ft

異業合作洽詢▶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