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減碳淨零,我們很常從企業或國家的角度切入,但「個人」也是推動淨零轉型的一個力量–尤其是你的消費選擇,很可能影響了供應鏈的淨零轉型速度。

國立臺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的李堅明教授和全家便利商店合作,在特定的店家中建立「負碳商品專區」,供應有碳足跡標籤的產品,讓消費者知道此商品製程排了多少碳;李堅明主持的北大低碳社會計畫,向國際碳權機構黃金標準(Gold Standard)購買碳權,將製程的碳足跡抵換,所以架上的飲料零食,都搖身一變成了負碳商品。

我們買「負碳商品」會比較貴嗎? 可以換得哪些好處?
「負碳商品」對我們未來又有什麼意義?

🗣️本集來賓:國立臺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 李堅明教授

👂在本集你可以聽到:

*什麼是「負碳商品」?它們怎麼來的?

*在這幾間負碳便利商店觀察,民眾目前的購買意願高嗎?

*負碳商店的推動有哪些挑戰?

*李教授認為「每個人都應該要有一本碳帳戶」,為什麼會這樣說呢?

更多科技趨勢▶https://pse.is/4drbp9

留言心得回饋▶ https://pse.is/4ee2ft

異業合作洽詢▶ [email protected]

IC之音官網照片取自國立臺北大學網站
https://new.ntpu.edu.tw/news/5e03019e10b67b720dd57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