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慢慢學| 山城慢學日  三大主題 X 六場跨域體驗
🍁活動網頁與報名:https://pse.is/572swp

IC 之音從聲音節目出發,秋日,以〈生活慢慢學|山城慢學日〉,串連 / 療癒瑜珈、藥草球、香氣創作 / 三個品牌|Citta Yoga X 山屋野事 X 拾心香研,展開六場跨領域的療癒放鬆之旅。邀請你在起風的秋日,打開五感,學山一樣擁抱萬物,一起親近植物,親近自己與山林,慢下來,給值得停留的美好事物。

***

Malay Makakazuwan瑪籟.瑪卡卡如萬,出身卑南族Pinaski部落(下賓朗),擅長以多元素材探討當代原民的遷移、身分、領域議題。

「因為我之前的中文名字叫林琳,linlin在卑南族語就是『蝸牛』的意思」,加上長期在外地居住、遷徙,覺得自己如同蝸牛,因此她從自身經驗出發,開啟了一系列以蝸牛為主題的創作。

今年夏天,這隻美麗的蝸牛來到南迴公路,帶來全新作品《陽光下呼吸的家屋》。她將田調時所蒐集的魯凱族石板屋翻修故事,轉換為當代藝術語彙,在大武之心南迴驛的2樓景觀台,讓耀眼陽光灑落石板屋內的景象,映入遊客的眼底心裡。

歡迎您來大武之心感受作品,與東海岸每天定時上演的日出與日落慶典。造訪之前,先來聽聽Malay的人生經歷與創作故事吧!

💗 不可錯過精彩內容 💗

  1. (02:55) 高中在高雄念書,南迴就是我的離鄉與返鄉之路
  2. (05:34) 聽到魯凱族青年說,石板屋每30年就會翻修,打開屋頂讓陽光潔淨土地
  3. (10:28) 我之前的中文名字叫林琳,linlin在卑南族語就是「蝸牛」的意思
  4. (13:00) 蝸牛的螺旋就像是生命的起源,做完作品後我發現懷孕了!
  5. (15:18) 「怎麼會有蝸牛在走路?」「你是誰,你怎麼是蝸牛?」
  6. (21:22) 住部落,還是離開部落?當代原住民的兩難與焦慮……
  7. (22:32) 真的上了檳榔四格山,山景第一排,好像死了之後來這裡也不錯
  8. (30:41) 創意關鍵字:變形者 valis
  9. (34:04) 近幾年都在東海岸創作,這是滋養我的土地
  10. (40:06) 觀賞《陽光下呼吸的家屋》,請不要觸碰踩踏喔!

藝術家Malay Makakazuwan《陽光下呼吸的家屋》於大武之心南迴驛進行創作。(照片提供:台東縣政府)

歡迎您來大武之心感受作品,與東海岸每天定時上演的日出與日落慶典。(照片提供:台東縣政府)

藝術家Malay Makakazuwan與作品《陽光下呼吸的家屋》合影。(照片提供:台東縣政府)

《wula i dalan ja / 移動中的部落》筏簍覓,Malay製作巨大、蝸牛狀的藤製背簍,也如同蝸牛沿著台11線移動。(照片提供:節點共創)

《wula i dalan ja / 移動中的部落》圖騰住,將原住民的常民物件轉化為圖騰柱,以幽默的手法探討處於部落族人的生活、形象與觀光化等問題。(照片提供:節點共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