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慢慢學| 山城慢學日  三大主題 X 六場跨域體驗
🍁活動網頁與報名:https://pse.is/572swp

IC 之音從聲音節目出發,秋日,以〈生活慢慢學|山城慢學日〉,串連 / 療癒瑜珈、藥草球、香氣創作 / 三個品牌|Citta Yoga X 山屋野事 X 拾心香研,展開六場跨領域的療癒放鬆之旅。邀請你在起風的秋日,打開五感,學山一樣擁抱萬物,一起親近植物,親近自己與山林,慢下來,給值得停留的美好事物。

***

如果自然是一份禮物,身為人類的我們,要如何回禮呢?

由關渡自然公園主辦的關渡國際自然藝術季,是國內少數由民間主辦且長壽的藝術活動,今(2023)年已邁入第18屆。客座策展人廖柏森以「自然,作為一個禮物」為題,邀請台灣、日本、蒙古、印度等5位藝術家與1間企業於園區創作,這些作品也成為藝術家、志工、園方與觀眾合力回贈給關渡平原的一份禮物。

關渡自然公園是北台灣的賞鳥天堂,不僅為東亞澳遷移性水鳥與原生生物提供良好棲息環境,也是推動濕地環境教育的重要場域。每年舉辦的關渡國際自然藝術季,引領參觀者思索人與自然的關係,期望能為現代社會與自然相處的失衡狀態找回平衡點。

現在就跟著2023關渡國際自然藝術季策展人廖柏森的腳步,認識藝術季的特色與本屆藝術家的創作理念,並思考如何接受、回應來自地球的這份無私餽贈。

💗 不可錯過精彩內容 💗

  1. (02:44) 這是一個以環境議題、環境保護訴求為主的藝術季
  2. (04:48) 關渡自然公園像是一個禮物,每年來此的候鳥也是一份禮物
  3. (08:34) 人類世的概念、蓋亞理論,都在提醒我們要重新思考與自然的關係
  4. (13:42) 陳科廷《承接》將坪林到關渡的水文、濕地紋理具象化
  5. (16:25) 竹腰耕平《台北之樹》展示深埋在地面下的樹根,顯現土地的記憶
  6. (23:33) 關渡國際自然藝術季有很明確的,對環境的關心、對自然的關懷
  7. (27:31) 藝術家的身分,也回饋到自身的策展思考
  8. (30:34) 創意關鍵詞:連結、交換、給予
  9. (35:20) 黃昏傍晚,看見一群燕子俯衝喝水……
  10. (38:52) 有些作品歡迎你互動,用身體感知,去撞擊、去思考

印度藝術家Shilpa Joglekar《生命之樹》以竹子和雨傘布料製成,象徵著大自然無盡的恩賜,且巧妙地嵌入水中,呈現出引人入勝的倒影,邀請人深入思考。

日本藝術家竹腰耕平《台北之樹》將台灣欒樹枯木的樹根挖出,呈現樹木的力量,也如考古般顯示出這片土地的歷史與記憶。

陳科廷《承接》以現地的土石、種子及自然材料建築成一集水、過濾的裝置,展示上下游山林及溼地的動態縮影。

張晏慈《等待時間慢慢落下》邀請觀眾將果實、小石子等物,投入裝置中聆聽聲響,也可靜靜地等待自然的風吹草動、等待時間慢慢落下。

「鬃毛」在蒙古語還有分散和忽視的意義,蒙古藝術家Onongua Enkhtur《編織世界的鬃毛》提醒人們所有被忽略的事物也需要關愛和呵護。

緯創資通《翼起祝福》由40位志工同仁集體創作,主題圍繞公園四季拜訪的鳥,其中也穿插非屬關渡自然公園的鳥或猛禽,彰顯生態的豐富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