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禮拜天5月12日就是母親節了!母親生養我們、教育我們、陪伴我們成長,這不僅是母愛的展現,也是母職的實踐。然而,每一種動物的母職表現都有差異,因為各種動物為了讓族群順利繁衍,採取了不同的繁殖與育幼策略。

在母親節前,本集節目就帶您跟隨台灣猛禽研究會研究專員王李廉,從台北市大安森林公園鳳頭蒼鷹的巢位直播,認識鳳頭蒼鷹的繁殖與育雛行為。

403花蓮大地震之後,4月23日凌晨2時又接連發生規模6.1、5.8地震,鳳頭蒼鷹雌鳥「小南」在地震發生時張開翅膀保護2隻雛鳥。(翻攝自台灣猛禽研究會Youtube頻道)

原則上,鳳頭蒼鷹每年繁殖一次,大多產下2顆蛋;如果在繁殖前期失敗,可能會再嘗試一次。然而,鳳頭蒼鷹的繁殖準備工作在孵蛋之前就已經開始,王李廉研究專員指出,於前一年10月、11月左右,配對好的鳳頭蒼鷹就會物色好適合的環境,開始打造撫育寶寶的愛巢,大約到農曆年後完成。

根據統計,台北都會區的鳳頭蒼鷹大多在榕樹上築巢,相較之下,南部以黑板樹作為巢樹的紀錄較多。鳳頭蒼鷹的巢位高度幾乎都在12公尺以上,且四周有樹葉遮蔽,隔絕人為活動的干擾,也提供隱密的繁殖環境。

近年在台北市區繁殖的鳳頭蒼鷹大多生2顆蛋,蛋的大小比雞蛋略小。(照片提供:台灣猛禽研究會)

在約30-35天的孵化期中,主要由雌鳥負責孵化工作。這段時期鳳頭蒼鷹媽媽無法隨意離開巢位,除了要以體溫維持蛋的溫度之外,還不時要翻轉蛋,讓未孵化的寶寶能有正常發育。鳳頭蒼鷹寶寶破殼而出之後,仍由雌鳥看顧保護;等雛鳥逐漸長大,雌鳥才會到離巢不遠處活動。

至於鳳頭蒼鷹的雄鳥,在孵化與育雛期間負責狩獵尋找食物。在鳳頭蒼鷹的巢位直播中,可以看到鳳頭爸爸將帶回來的食物丟到寶寶頭上,或擺出想餵食孩子卻不知如何著手的姿態,這時鳳頭媽媽會接手分解食物,細心餵食雛鳥。

5月2日「喘寶」因感染毛滴蟲而死亡離世,巢中另一隻雛鳥「腫寶」也同樣感染毛滴蟲,健康狀況不佳。(翻攝自台灣猛禽研究會Youtube頻道)

今(2024)年大安森林公園的巢位直播,可惜結局令人傷心。該巢的2隻雛鳥寶寶因感染鴿毛滴蟲,於5月2、3日先後死亡,也成為大安森林公園第2次因雛鳥感染毛滴蟲夭折而育雛失敗的案例。對此,猛禽會已邀請專家學者針對公園鳩鴿等鳥類的毛滴蟲感染情形進行研究,了解問題成因。

為了營造友善鳳頭蒼鷹的環境,也請您一起做好以下4步驟:

  1. 佈置窗戶玻璃,減少鳥類窗殺。
  2. 做好環境衛生,不用老鼠藥,讓猛禽也有食安。
  3. 只在室內使用黏鼠板,避免猛禽無辜受害。
  4. 不餵食野鳥或野生動物,避免動物群聚、疾病交叉感染。

5月3日夜間9時,「腫寶」也因感染毛滴蟲死亡,成為大安森林公園第2次因雛鳥感染毛滴蟲夭折而育雛失敗的案例。(翻攝自台灣猛禽研究會Youtube頻道)

2022年6月,原本在大安森林公園築巢繁殖的雌鳥「黃N2」因車禍過世,猛禽會將其製作為標本,陳列於草山猛禽中心。(照片提供:台灣猛禽研究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