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1960年以後作曲家逐漸回歸調性音樂,進入到後現代主義。音樂是要與人溝通的,當我在創作時,是要與人交心的,所以我試著用調性的語言與演奏者溝通,向觀眾說話。所以我會寫調性音樂,但有時也會用非調性,最重要的是要讓人對音樂產生興趣,讓音樂進入到你的心靈,你會與音樂產生共鳴。音樂是不可離群索居的,但又不可隨波逐流。該如何拿捏,觀念與經驗的傳承:萊許、陶兒、茲維利希、韋塔克等等大師的親身經驗分享。 ※本節目由文化局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補助製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