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生活在都市的我們,看到的夜空只殘存月亮與幾顆比較亮的星星。代表文明的燈光點亮了不夜城,讓我們忘記了在最暗的夜晚,銀河的光亮可以照出人影,滿天星斗會在水面上出現倒影,星星的顏色用肉眼便能清楚分辨。

我們擁有了繁華的夜晚,卻失去了一整片星空。

為了保護星空,減少光害,台灣的觀星社群提出了暗空倡議,後續也促成了合歡山於2019年獲國際暗空協會(International Dark Sky Association, IDA)認證為暗空公園,也是亞洲第三座暗空公園。

合歡山暗空公園範圍是台14甲線21.2K(鳶峰前兩公里)至37.1K(小風口)兩側各500公尺,面積1,345公頃,屬於中小型的暗空公園。SQM(sky quality meter)星空品質常態值為21.3~21.7之間,落在國際銀級星空品質的標準。

在與國際暗空協會溝通認證的過程中,南投縣政府提出幾項承諾:第一,清境業者願意配合改善室外照明;第二,推動仁愛鄉作為暗空示範鄉鎮,第三,進行全縣的光害管制立法。其中,最有進展的工作,便是清境的室外照明改善。

首先是公共燈具,路燈應加上燈罩,避免任何向上投射的光源。台14甲線的公路照明,至今已經完成了625盞的改善作業。此外,清境星空友善店家的會員,必須將招牌燈於晚上九點至九點半之間關閉,業者的室外燈照明,則是要調整照明角度、加裝燈罩以有效減低光的溢散。

本集節目就讓我們跟著國際暗空協會執行長Ruskin Hartley、副主席Nalayini Brito-Davies、台灣暗空協會會長林正修、清境永續發展協會理事長李從秀,來看合歡山暗空公園的黑暗理念實踐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