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收聽
19:00~20:00
臺灣電影筆記
節目動態:臺灣電影筆記
主持人: 胡忠信
2011/11/22
47:15
彼得大帝曾喬裝成普通人到荷蘭學習造船的技巧。 彼得大帝不為人知的殘暴一面,就是喜歡看死囚處決。 俄國歷史家研究這可能是因為他小時候目睹舅舅納雷什金當著他的面被暴動士兵殺死的緣故….
1620年9 月,清教徒搭乘「五月花號」前往北美。當時船上有大約100個成人及兒童,他們在風高浪急的北大西洋航行了兩個月才抵達科德角,這裡距離弗吉尼亞州的北部還有幾百公里。在這裡他們訂立了「五月花號公約」,公約載明他們願意在新大陸建立社區,服從其中的法律。 這一批移民大多畢業於英國牛津大學或劍橋大學,他們的學識普遍高於當時歐洲的整體水平。 在1647年,美國麻薩諸塞州通過了一項法律,要求每個鎮必須聘請教師來教授大家學習書寫。 當美國在1776年宣佈獨立建國後,就已經有十所大學院校。美國開國之後,政府就頒佈全民教育法,只要你是國民就要接受全民教育,而且把教育權當作自由民主人權非常重要的權利之一。美國的開國先賢們知道如果要讓美國跟歐洲國家有所不同的話,就必須教育立國,以教育為本,唯有優秀的國民,才能培養優秀的公民,才能培養一流的國家。 美國第三任總統傑弗遜卸任後,回到家鄉維吉尼亞州積極推動教育,並以七十七歲高齡籌設大學。他在遺囑裡替自己擬好墓碑,並要求不得增添一字:「獨立宣言的起草者,維吉尼亞宗教自由法案的起草者,維吉尼亞大學的創辦者。」對他而言,創建大學可和美國獨立相提並論,對自己曾是總統則隻字不提。政治家和政客的分野,就在這裡。 更多詳細內容請聽胡忠信主持的與歷史對話!
2011/08/30 (星期二) 48:16
本集介紹全歐參與的一次大規模國際戰爭-三十年宗教戰爭。這場戰爭是歐洲各國爭奪利益、樹立霸權以及宗教糾紛劇化的產物。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運動使全歐分為天主教與新教兩大陣營,而德意志內部諸侯則在信仰上出現了嚴重歧見,同樣地分裂為天主教與新教兩派。其中哈布斯堡王朝集團由奧地利、西班牙與德意志的天主教諸侯國組成,並得到羅馬教宗及波蘭的支持;而另一方為反哈布斯堡王朝集團,由法國、丹麥、瑞典、荷蘭及德意志新教諸侯國組成,並得到英國、俄國的支持。而這場戰爭的兩位男主角,是天主教的神聖羅馬帝國軍隊統帥華倫斯坦與新教的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二世...... 本系列將為您介紹德意志帝國發展、成長,終至成熟、茁壯,進而成為侵略者的過程。
2011/03/22 (星期二) 47:01
贊丹鎮船廠來了一群學習造船的俄國留學生。學生中最出色的是一個名為彼得的人,自稱是個下士,師傅和工友們都推薦他為「優秀工匠」,因為他不僅學會了「船舶建築學和繪圖技術」,而且已達到專家「本人所能掌握的程度」。造船廠的廠長還親自給他披上綬帶,頒發了證書。 彼得和留學生們屬於一個250人的俄國大使團,除了荷蘭,這個大使團還到了瑞典、普魯士、奧地利、英國等國家。 身高兩米多的彼得是大使團裡最引人注目的人物,他有著令人驚訝的學習能力。除了當木匠之外,彼得還在各國學習了數學、天文學、繪畫、解剖學、印刷,他向婦女學紡織技術,甚至參加外科手術,還學會了替人拔牙。 學習之餘,彼得總是去博物館和各種工場,訪問學者和科學家,聘請他們去俄國工作。
2011/11/15 (星期二) 47:11
本集介紹伊莉莎白一世女王的繼承,是英國史非常重要的轉折點,統治的45年間,彌平了英國內部動亂 營造了未來商業主義工業革命的基礎。很多思想家、文學家出現,英國產生許多重要人文主義者如:莎士比亞、史賓塞。
2010/08/31 (星期二) 4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