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12:00
旋律輕輕唱
主持人: 彭宗平
2015/01/05
21:51
引言: 《台灣的明天‧明天的台灣》這個節目在推出之前,花了大概有半年的時間來構思方向、架構議題、詢問專家學者的建議,以及找尋主持人。非常難得也非常幸運地,我們最後邀請到了彭宗平教授,擔任這個節目的主持人。 教授曾經在2005年到2012年之間擔任元智大學的校長,現在是清華大學的講座教授。在元智大學任內率領團隊,讓這所學校被英國泰晤士報評為全球前百大潛力大學,此外,遠見雜誌也選為全國最佳的私立大學,這是一個非常精彩的成績。不過教授在意的不只是外在的榮譽或者排名,而是在教育上能否具備前瞻的視野。 對於台灣整體的教育和人才培育,彭教授也曾經受邀,擔任教育部人才培育白皮書指導委員會的委員兼執行長,跟各界賢達共同研商,提出建言。不僅是教育,教授也長期從宏觀的角度關注國家的發展。以下就請彭教授為我們介紹這個節目的構想。
彭教授: 其實我一直在大學服務,從1985年回到清華大學到現在,其中有一段時間借調到元智大學,但都是在大學服務,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要到電臺去主持節目,而且《台灣的明天‧明天的台灣》,實在是很大的議題,真的是誠惶誠恐。我覺得我需要學習,才能夠把這個節目做好。在今天的序曲,我們可以把節目的構想跟進行的方式,帶出來跟民眾分享。
1. 為何是《台灣的明天‧明天的台灣》? 說到這個節目名稱的由來,我們大家都很關心台灣,台灣是一個寶島。不過這幾年來大家都發現,台灣在各方面好像都停滯了、停頓了,可是台灣有很大的潛力,有非常善良努力的老百姓,我們都相信未來台灣會更好。雖然目前有一個短暫的停頓,但是放眼未來十年、二十年,我們都希望看到未來美好的願景。談到《台灣的明天‧明天的台灣》,它是很大的一個命題,好像很多事情要談,不過我想先談談為什麼叫做「明天」。 「明天」在中文的意思,通常是指今天的下一天、次日,或者英文講tomorrow,可是明天其實也是代表未來,它沒有明顯的一個期限,這是第一個想法。第二個想法,通常大家都說明天會更好,所以很多的歌曲和日常的用語,都用「更好」來期待明天,對未來有無限美好的憧憬跟想像,所以明天其實是一個非常正面的、優雅的詞。 另外,我們還可以把「明天」拆成兩個字,一個是明,一個是天。「明」可以代表bright;至於「天」,其實天空sky,同樣是一個明亮的預期跟想像,代表無限的光明。還有,就是我們大家都知道,有一部很有名的電影叫《亂世佳人》,裡面的女主角郝思嘉,她在結尾的時候說”After all, tomorrow is another day.”就是說一切過後,明天又是另外的一天,這都是大家共同的回憶,甚至是座右銘。所以大家對明天也確實有相當正面跟美好的期待。假如用《台灣的明天‧明天的台灣》為題,來討論大家所關心的、影響台灣未來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永續發展議題,我覺得是蠻貼切的。
2. 以第一季為例,談《台灣的明天‧明天的台灣》節目的架構。 至於這個節目進行的方式,我想大家對於談話性或訪談的節目,大概都有一個印象,主持人通常為節目設計了一個大方向或主軸,但是邀請的對象呢,他的議題往往有很大的彈性,今天訪問了A,下個禮拜訪問了B,他們的議題可能不是完全的重疊或相關。但是如果要談一個很大的議題,恐怕就應當有一個比較深遠跟廣泛的討論,才能夠達到我們的目的。我的構想是,希望每一個議題能夠有三個月的時間來深入討論,假如我們在每季的第一集由我來做一個導言,當然我必須要做很多的功課,我的瞭解其實是有限的,但藉這個機會,我可以學習,也可以多訪問一些學者專家,多瞭解這個議題所涵蓋的範圍和深度。接下來,比方說第二集到第十一集,大概十集左右的節目中,也許我們可以請五位來賓,針對這樣的一個議題,從不同的層面來深入地討論,最後一集再由我來做一個總結。這樣有一個先後的次序,建立整體的架構,然後讓來賓針對每一個主題能夠比較深入地討論,這是我初步的想法。 在這個架構之下,第一季的節目我們選擇「教育與人才培育」這個議題來討論。第一集當然還是我來做導言,因為在過去執行人才培育白皮書專案計畫的時候,我參與的相當廣泛,藉這個機會也可以回顧一下,做一個整理。接著我們會邀請來賓來談大學教育、技職教育跟國民教育,每一個領域都有兩位或三位的專家來一起探討。 當然,這種大議題確實有很多的面向,就算一季有十二集或十三集,每集三十分鐘的節目,要談完還是不容易。不過我剛才提到,我們會先就高等教育(就是大學教育)、技職教育、跟國民教育,分三個區塊來討論。
我在錄音前要先跟來賓有所討論,有所取捨,達到共識,我們才鎖定題綱來討論。比如說我們談到高等教育,其實有很多重要的議題,包括現在大學那麼的多,如何突顯大學的特色、大學的定位,怎麼樣能夠透過教學品質的管制,把每一個大學生都帶好,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教育的本質,最重要的目標,就是培養具有競爭力的人,所以我們要圍繞在「培養學生具有競爭力」這樣的主軸來探討。另外,我們培養的學生必須面對國際的競爭,因此關於國際化的能力跟國際競爭力,也必須要從國際的角度切入來談。 又比如說技職教育,這幾年來大家認為技職教育已經有點學術化了,所以怎麼樣回歸到實務的本質、專業的本位,務實致用,當然是最重要的主軸。此外,高職或高工跟科技大學如何銜接,包括教材跟課程的重整,以及怎麼樣把企業界的能量帶進來等,都是很重要的問題,所以我們會選擇這樣的主題來談。 至於國民教育,12年國教現在已經開始實施,但是大家也有很多的疑慮,包括配套措施跟未來的成效,所以我們也從中選幾個主題來看。比方說現在大家所關心的補救教學,它是不是有效?還有菁英教育是不是能夠延續下去,特別是高中的菁英教育何去何從?另外12年國教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面向,就是國中必須要能夠多元學習、適性輔導,我想我們會選擇這些議題來討論。
3. 未來節目會探索哪些議題? 剛才我已經提到,我們希望選擇一些影響台灣未來十年、二十年永續發展的重大議題來探討。以今年的節目為例,第一季我們可以先從教育跟人才培育著手;第二季我規劃中的議題是少子化,對台灣未來發展是非常關鍵的;第三季是能源與環境,這是真正觸到所謂的永續發展這個議題;第四季希望能談科技產業。當然第二年、第三年還有很多議題可以談,像城鄉風貌、公共建設、文化藝術等等,其實都是很重要的議題,也許我們都會逐年逐季來探討。 稍微深入一點,談到少子化這個議題,它對台灣的永續發展影響非常大。現在大家看到的問題好像是因為少子化的關係,很多學校要退場,特別是影響到大學的整併、退場或轉型等等。但它影響的層面遠比這個大得太多了!馬上聯想到的就是勞動力,未來能夠從事生產的人口只有一半,因此每個人的生產力要增加一倍以上,否則台灣沒有辦法繼續發展。它也影響到科技與產業的發展,因為勞動力不足,如果沿用過去產業發展的模式,就沒有辦法大量生產;以比較少的人力,可能要發展自動化,或是引進IT、資訊技術,這些都會改變整個產業的型態。另外我們的消費行為也會改變,可能每個人的口袋裡錢少了,或是社會整體的人口變少了,所以消費行為改變。此外,因為少子化跟高齡化同時發生,以有限的生產人力,要負擔更多的高齡人口,我們的社會福利制度也會跟著改變。當然,整個家庭制度也會受到很大的影響,這是所謂社會變遷層次的問題。其實少子化這個議題,它可以探討的層面非常非常地多,我甚至認為少子化是影響台灣未來永續發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至於下半年,第三季我們規劃的議題是能源與環境。大家都知道台灣幾乎是沒有天然能源的,而且國土面積小,在這麼小的面積裡有高山,河川又非常短,我們的國土規劃如果沒有做好,環境保護的措施沒有徹底落實的話,台灣的環境會更差,大家看到《看見台灣》的影片都怵目驚心。另外一個重要的因素是氣候變遷,氣候變遷跟人類大量使用石化能源所造成的氣候改變有關,也跟台灣特殊的地理環境相關。所以探討台灣的永續發展,一定要關注能源與環境。 最後我們想要探討的是科技產業。當然,台灣在高科技產業表現非常亮麗,特別是在電子產業,現在生技產業也慢慢上來;另外一個重點是資通訊,因為它不只改變我們的生活習慣,對台灣來講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產業。可是在未來十年、二十年,很多產業會重新洗牌,我們怎麼樣看台灣的教育、台灣的研發能力的改變呢?將來的產業顯然會有不一樣的前景,所以我覺得這些都是很重要的議題。總而言之,我們是希望透過這樣的安排,在這一年探討四個議題,每個議題以三個月的時間來討論,期待能夠讓大家對未來十年的願景,也就是台灣的明天,有一個更清晰的輪廓。
4. 如何達到「探索真相,追求永續」的目標? 這個節目有一個副標題:「探索真相,追求永續」。當然我們沒有辦法透過一個節目,就把所有的真相都呈現出來,但是有很多的變數,必須大家一起來探索,大家共同來關心。所以首先當然要把事實的真相、議題的真相呈現出來,最後的目標一定是追求永續。 這個節目希望能夠達到的目標,就是透過大家共同的討論,不僅是在節目上,也在網路的傳播、其他媒體的合作等等,能夠喚起大家共同的關注。最後我所想像的願景,是透過大家的討論跟關心,讓台灣真正的邁向一個先進、文明的社會,讓台灣能夠永續發展,具備國際的競爭力。但是民間的力量有限,我們也希望透過這樣的討論,能匯聚共識,也許可以作為政府施政的參考。 除了做好這個節目之外,真正要發揮影響力,應當透過現在的數位科技來傳播,所以我很希望我們每一次的訪談,都能夠變成一篇文字稿,經過來賓的校稿確認之後,能夠在網路上,或者跟合作的媒體,一起把它散播出去。我很希望不僅是新竹地區、桃園地區的民眾看得到、聽得到,而且是台灣所有的民眾,甚至世界各個角落的華人,能共同來關心這些議題。打個比方,今天在台灣發生的議題,明天可能也會在大陸出現,所以不單單是台灣的民眾,全球華人都可以共同來關心這些議題,這是我的想法。當然假如每一季結束之後,能夠辦一場論壇,再把一些議題聚焦,大家共同來關心,強化聽眾的參與,我覺得會是更好的一個安排。 我們很希望政府與民眾,能夠一起為台灣美好的明天來努力,提升台灣的國際競爭力,邁向先進文明的社會。非常歡迎大家下個禮拜一早上七點半到八點繼續收聽這個節目,由我為大家帶來「教育與人才培育」的導言。 《台灣的明天‧明天的台灣》,邀請您共同關心台灣的未來,下個禮拜見,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