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0~08:00
歌中之歌
2021/06/24 (星期四) 時長:
亞理斯多德是西方哲學重要的奠基者,他認為,正義就是實踐美德,行事不違背事物的本質,這同時也是人存在的目的。只要透過足夠的訓練,也就是持續參與政治、參與各種公共的辯論與實踐,人人都能愈加熟練地運用理性瞭解事物的本質。
2021/05/08 (星期六) 時長:00:36:30
邀請中華文化總會副會長鄭麗君副會長,帶領大家一起來反思台灣民主發展的奮鬥過程,以及未來展望。
2021/04/21 (星期三) 時長:00:46:28
從台北歌手主題曲輓歌開始,一路分享呂赫若的生命理念、傳說故事、父子親情。
2020/11/23 (星期一) 時長:00:11:25
訪問來賓: 台灣政治劇集 《國際橋牌社》 製作人 汪怡昕 知名演員 趙正平 台灣影劇界首創的政治類型戲劇《國際 […]
2020/09/18 (星期五) 時長:11:04
訪問來賓: 台北海洋科技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 副教授 吳建忠 在上一集節目中,我們談到爭取香港民主自由的抗爭者, […]
2020/08/14 (星期五) 時長:
柏拉圖在《理想國》第七卷裡有一篇「山洞的寓言」。故事是這樣的:在一個山洞裡,有一群囚犯被鐵鏈鎖住,他們面對山洞的牆壁,手腳都不能動,頭也不能轉。囚犯的背後有一個火堆,只能看到在背後出現或移動的東西被火投影在牆壁上的影子;對他們來說,只知道影子的存在,並不知道形成影子的實物,當他們交談的時候,談的是影子,而不是形成影子的實物。有一個囚犯被釋放,他看到實物,看到火,出洞穴後看到耀眼的太陽,慢慢地適應了洞穴外的世界,終於明白光線、物體與影子的關係,他開心地跑回洞裡,把這一切解釋給囚犯們聽,要為他們解開枷鎖,一起到外面去。但囚犯們嘲笑他,並粗暴地反抗,不願離開習以為常的世界。在囚犯的世界裡,書是柴火投射在牆壁上的影子,而不是形成影子的這本書。囚犯靠外面的聲響與說明,來理解外面的世界。被釋放的囚犯必須適應、理解洞外的世界,還願意回來與囚犯們分享,帶他們脫離枷鎖。這個被釋放的囚犯就代表了柏拉圖的「哲學家-皇帝」,他的責任就是勇敢地為他人帶來真理。在柏拉圖的理想政府裡,領導者是智慧、勇敢、仁慈、節制、公正和獨裁的哲學家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