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嶼共聲・傾聽台灣
  • 收聽列表
  • 相關活動
  • 合作夥伴
  • 回IC之音
IC之音 竹科廣播電台 緯創人文基金會

島嶼共聲・傾聽台灣

傾聽在地,在地發聲
   連結與傳遞公民影響力
達成自然與人文的
   共生、共創、共榮願景

  • google_podcast
  • spotify_podcast
  • apple_podcast
  • 收聽列表
  • 相關活動
  • 合作夥伴
  • 回IC之音
IC之音 竹科廣播電台 緯創人文基金會

收聽列表

  • 土豆鳥點點名!全台志工協力普查小辮鴴(下)

    雲林縣野鳥學會與特有生物研究中心於每年1月舉辦「小辮鴴普查」活動,號召全國志工擔任調查員、認領樣區,協助完成普查。1月15日早上,我們與雲林縣野鳥學會鳥友李怡嬋老師會合,開始沿途尋找大埤鄉的農田是否有小辮鴴的蹤影,這天是否真能看到小辮鴴呢?
    : :
    ::
    我可以做什麼 立刻行動 瞭解更多
  • 土豆鳥點點名!全台志工協力普查小辮鴴(上)

    為了瞭解來台灣過冬的土豆鳥族群數量,雲林縣野鳥學會與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合作,在每年1月舉辦公民科學活動,邀請志工擔任調查員,進行小辮鴴普查。今年的普查活動於1月15日舉行,參與志工為179位,全台共觀察11,231隻土豆鳥,雙雙突破歷年紀錄!本集節目就讓我們來回顧今年的土豆鳥普查活動,並認識這群可愛的冬季貴客。
    : :
    ::
    我可以做什麼 立刻行動 瞭解更多
  • 不只年節要惜食,家庭餐桌如何低碳減浪費?

    您家除夕的年夜飯,是否反覆熱了又熱但還沒吃完?抑或已經當成廚餘處理了?若要減少食物浪費,建議您先從日常的食材採買下手,列好購買清單,進行計畫性採購,並在腦中植入新觀念,愛用格外品、選購即期品。本集節目前進台北市水源市場的蔬果攤位,請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的執行長吳碧霜說明如何讓家庭餐桌變得低碳、減少浪費。
    : :
    ::
    我可以做什麼 立刻行動 瞭解更多
  • 深溝半農理想國,打開對農業的想像(下)

    談到台灣的農村再生,宜蘭縣員山鄉深溝村的故事,絕對是獨一無二的經典案例。穀東俱樂部發起人賴青松表示,深溝經驗可以對其他農村輸出「關鍵零組件」,這個「關鍵零組件」就是透過平台或商業模式,處理新農來到農村的四件事:農地、住處、技術支援、陪伴。本週讓我們繼續探索深溝的半農理想國,如何走出半農興村的康莊大道。
    : :
    ::
    我可以做什麼 立刻行動 瞭解更多
  • 深溝半農理想國,打開對農業的想像(上)

    台灣鄉村正在崩解,農村的價值正逐漸消失,但竟然有一個地方逆勢吸引了近兩百位的新農,他們以半農半X的方式實現自己的理想生活。這個地方,就是宜蘭縣員山鄉的深溝。本集節目專訪慢島生活共同創辦人賴青松、楊文全,與深溝新農吳玉婷、Green,帶您瞭解深溝半農社群的形成歷程,以及這群半農的農村新生活。
    : :
    ::
    我可以做什麼 立刻行動 瞭解更多
  • 走上雙溪溝古道,台韓交流手作步道之美

    雙溪溝古道全長約950公尺,位於士林內雙溪與五指山之間,連接萬溪產業道路跟五指山產業道路,推測可能是由內雙溪居民開墾的農徑。這條古道是台北大縱走全段當中,最原始、人工設施最少的路段,因此台北市工務局大地工程處委託台灣千里步道協會,以手作步道的方式來修復這條古道。本集節目讓我們跟著亞洲步道大會的走讀活動,來看雙溪溝古道這一段手作步道的修復故事,並反思她面對的破壞危機。
    : :
    ::
    我可以做什麼 立刻行動 瞭解更多
  • 發展長距離步道、減緩遊憩衝擊…疫情下的各國步道

    台灣千里步道協會主辦的「第4屆亞洲步道大會」中,有研討會議程聚焦於疫情影響下的移動與步道政策,如台灣的步道、美國的阿帕拉契山徑,都因過量遊客影響步道環境,主管機關必須推出適當的管理措施以減緩衝擊;日本、不丹則不約而同在今年發表長距離步道計畫。現在就讓我們一同探索世界各國在疫情下的步道發展與管理議題。
    : :
    ::
    我可以做什麼 立刻行動 瞭解更多
  • 布袋鹽田溼地,高雄鳥會打造冬候鳥樂園(下)

    走過光電開發爭議後,布袋鹽田溼地仍遭遇不少棲地問題。因鹽田廢曬後,水利設施逐漸損壞,包括土堤破損崩壞、引排水溝渠淤塞、水閘門鏽蝕損毀,導致水文循環不佳,部分溼地區域出現嚴重的乾涸。為了守護這片溼地,高雄鳥會規劃布袋鹽田溼地復育計畫,透過「棲地經營管理」、「調查及巡守」、「改善基礎設施」、「推動公民參與及培力」四大項目,希望能改善問題。現在就讓我們跟隨高雄市野鳥學會布袋鹽田專案經理邱彩綢、專案助理林坤慧,一同來瞭解布袋鹽田溼地的棲地管理故事。
    : :
    ::
    我可以做什麼 立刻行動 瞭解更多
  • 布袋鹽田溼地,高雄鳥會打造冬候鳥樂園(上)

    布袋鹽田2001年廢曬後,逐漸演變成海岸溼地,在自然演替下吸引了大批候鳥、留鳥來此棲息覓食,成為一片鳥類樂園。近年的「新年數鳥嘉年華」調查,布袋樣區鳥類數量超過三萬隻,為全台最高,也是布袋最生動的自然景觀。本集節目為您專訪高雄縣野鳥學會布袋鹽田專案經理邱彩綢、專案助理林坤慧,一覽布袋鹽田溼地的生態美景。
    : :
    ::
    我可以做什麼 立刻行動 瞭解更多
  • 相約在秋冬,鰲鼓溼地護棲地迎候鳥(下)

    鰲鼓溼地森林園區是近年熱門的賞鳥勝地,根據11月中旬的鳥類調查結果,共觀察到19科、30種,共11,471隻鳥兒,其中明星鳥種黑面琵鷺便有491隻造訪鰲鼓;數量最多的則是鸕鷀大軍,有7,964隻,逼近8,000大關。本集節目就讓我們繼續徜徉在鰲鼓溼地森林園區的自然風光,並跟著鰲鼓溼地導覽解說團隊執行長蔡淑麗、解說員丁振管,與嘉義林管處秘書鄭鈞謄,認識這片溼地的美麗與哀愁。
    : :
    ::
    我可以做什麼 立刻行動 瞭解更多
  • 相約在秋冬,鰲鼓溼地護棲地迎候鳥(上)

    鰲鼓溼地森林園區位於嘉義縣東石鄉西北側海岸,由北面、西面與南面的堤防環繞,面積共有1,470公頃。它的前身是1960年代政府填海造陸的海埔新生地,但因地層下陷、颱風侵襲沖毀海堤、海水倒灌,讓以往這片海埔新生地上的魚塭、農地,變成了溼地。現在就讓我們前進鰲鼓溼地,來感受這片溼地的生意盎然。
    : :
    ::
    我可以做什麼 立刻行動 瞭解更多
  • 揮別惡臭,台中東大溪的華麗變身

    東大溪是筏子溪支流南邊溪分支,過去曾是重要灌溉水源,現在已成為區域排水。因為上游有東海夜市商圈排放的生活污水,嚴重污染水質,讓東大溪不再美麗。透過「東大溪水環境及鄰近區域環境改善工程計畫」,公私協力民眾參與讓東大溪改頭換面,也達成生態和人的多贏局面。本集節目就來告訴您這段東大溪華麗變身的故事。
    : :
    ::
    我可以做什麼 立刻行動 瞭解更多
  • 全國水環境改善了嗎?台灣河溪網監督前瞻水環境計畫

    為監督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中「全國水環境改善計畫」之執行成果,台灣河溪網協會進行金、爛蘋果獎評選活動,今(2022)年已邁入第四屆,由公民評審針對23件水環境計畫進行現勘評分,最終有三項計畫獲頒金蘋果獎、兩項計畫為爛蘋果獎,另有兩項計畫入列佳獎。現在就讓我們跟著台灣河溪網理事長廖桂賢、秘書長鄒明軒一同關心水岸環境,督促政府把握機會,積極恢復河川生命力。
    : :
    ::
    我可以做什麼 立刻行動 瞭解更多
  • 響應綠食宣言,綠色餐廳讓外食安心又永續(下)

    外食人口眾多,但希望能在外吃到友善環境食材的消費者,卻不一定能找到合適的餐廳。綠色餐飲指南便因此應運而生,廣邀有永續理念的店家響應「綠食宣言」,並舉辦葉級餐廳評鑑與頒獎。在本集節目中,將帶您走訪新竹三家入圍或獲得2022年綠色餐飲指南獎項的綠色餐廳:醞釀生活、江山藝改所、大山北月,看他們如何在競爭無比激烈的餐飲市場中,走出自己的永續之路。
    : :
    ::
    我可以做什麼 立刻行動 瞭解更多
  • 響應綠食宣言,綠色餐廳讓外食安心又永續(上)

    綠色餐飲的核心,就是減少環境成本的餐飲方式。台北市文化探索協會於2018 年成立創立綠色餐飲指南,讓綠色餐廳不再獨自打拼,可透過組織的力量,真正走向可持續經營的道路。本集節目由綠色餐飲指南創辦人黃俊誠,帶您認識何謂綠色餐廳、破除相關迷思。新竹地區三家綠色餐廳——大山北月、醞釀生活、江山藝改所,也將會述說他們如何聯繫在地小農,將大地的恩賜化為舌尖上的美好滋味。
    : :
    ::
    我可以做什麼 立刻行動 瞭解更多
  • 攜手農民友善耕作,荒野契作守護雙連埤濕地

    為了再現宜蘭雙連埤的美好風景,荒野保護協會在雙連埤進行棲地營造、水生植物復育、移除外來種等工作,並舉辦棲地工作假期與環境教育活動。同時也把視角擴展到了周圍的農田,以契作的方式與在地長輩、返鄉青農合作,陪伴農友轉型友善耕作,讓環境更健康。現在就讓我們來到如同世外桃源般的雙連埤,讓荒野保護協會棲地守護部研究調查組組長黃閎義、青農蔡維哲告訴您荒野在這裡推展友善契作的故事。
    : :
    ::
    我可以做什麼 立刻行動 瞭解更多
  • 旬魚慢食生態廚房,海科館帶領民眾烹調永續海味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以「旬魚慢食」為主題,推出一系列多蔬少肉的食魚料理活動,實際帶領民眾用飲食、用料理,認識永續海洋資源的概念。讓我們一同參與9月的活動,並讓海科館產學交流組陳麗淑主任與雞籠卡米諾團隊,告訴您如何發揮創意,在家成為一流的生態廚師!
    : :
    ::
    我可以做什麼 立刻行動 瞭解更多
  • 聰明吃魚救海洋,「年年有鰆」打造食魚教育基地

    喜歡吃海鮮的你,懂海鮮嗎?在漁業資源日益匱乏的今天,我們更要學習聰明吃海鮮!澎湖有群青年組成了「年年有鰆」工作室,從澎湖在地漁產著手,帶領民眾從海鮮認識海洋。在本集節目中,年年有鰆創辦人巫佳容將告訴您,他們如何將澎湖的傳統漁法,以及吃海鮮要吃當令、吃在地的原則,化為活潑的體驗活動與課堂教案,用「吃魚」拉近人與海的關係。
    : :
    ::
    我可以做什麼 立刻行動 瞭解更多
  • 打開五感、體驗自然,關渡自然公園帶您認識濕地環境

    不論您是學生、成人或銀髮族群,也不論是親子家庭還是企業,都可以走進關渡自然公園,一同打開五感,認識濕地的動植物,也學習與自然和平共生的智慧。現在就由關渡自然公園資深講師馬銘良帶領,與天主教康泰醫療教育基金會的樂齡長輩,共同走進公園,認識濕地環境,也了解關渡自然公園如何以多元活潑的方式,帶領民眾認識生態保育的重要,一起來守護這塊美麗濕地。
    : :
    ::
    我可以做什麼 立刻行動 瞭解更多
  • 候鳥遷徙中繼站,關渡自然公園營造溼地淨土

    當冬候鳥隨著東北風抵達北台灣,部分鳥類便會沿著大屯山系的邊緣進入關渡、五股一帶濕地停棲休息、補充能量,因此關渡自然公園可以說是候鳥南來北往重要的補給站。現在就讓我們前進關渡,讓關渡自然公園管理處環境保育部主任葉再富告訴您關渡自然公園成立的歷史,以及園區內綠地養護、水田管理、棲地維護等工作執行的故事。
    : :
    ::
    我可以做什麼 立刻行動 瞭解更多
  • 珊瑚命運岌岌可危,海洋公民基金會從關心珊瑚到種下珊瑚(下)

    海洋公民基金會自2017年起推動「復育珊瑚海田」計畫,於西嶼鄉小門、小池角以及白沙鄉通樑等地海域種下珊瑚海田,如今種下的珊瑚已有超過2,600株繼續成長茁壯。讓我們跟著海洋公民基金會執行長王曉嬋、澎湖科技大學海洋遊憩系副教授張晏瑋,一同瞭解海洋公民基金會如何為未來的海洋生態種下希望。
    : :
    ::
    我可以做什麼 立刻行動 瞭解更多
  • 珊瑚命運岌岌可危,海洋公民基金會從關心珊瑚到種下珊瑚(上)

    為了長期觀察記錄澎湖珊瑚礁與生態系的變化,海洋公民基金會自2019年起與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合作,進行珊瑚礁體檢計畫,邀請澎湖在地、關心珊瑚的潛水業者擔任調查員。本集節目帶您來到夏日的澎湖,由海洋公民基金會執行長王曉嬋,與實習科學指導員、海洋途徑潛水負責人陳恩霆,告訴您關於珊瑚體檢調查的大小事。
    : :
    ::
    我可以做什麼 立刻行動 瞭解更多
  • 全台最小野生動物保護區,復育夜晚綠精靈台北赤蛙(下)

    為了復育台北赤蛙,台灣濕地復育協會不只維護高榮野生動物保護區內的棲地,更與高榮社區合作,推廣友善農業。高榮社區也主動成立環境巡守隊,巡護保護區周圍的環境,更透過音樂會、小農市集等多元活動,不斷和居民溝通永續環境的理念,也凝聚了社區的向心力。本集節目帶您看見桃園市高榮社區的活力,以及他們為了保育台灣赤蛙、經營美好家鄉的努力。
    : :
    ::
    我可以做什麼 立刻行動 瞭解更多
  • 全台最小野生動物保護區,復育夜晚綠精靈台北赤蛙(上)

    桃園高榮野生動物保護區位於桃園市楊梅區,研究人員2002年在此發現有一群數量穩定的台北赤蛙,但之後,台北赤蛙的族群量急速下降,從2005年的180餘隻,到2013年只剩下個位數。一直到台灣濕地復育協會開始在保護區進行棲地營造,才讓台北赤蛙數量止跌回升。本集節目就讓我們來瞭解這段台北赤蛙的復育故事。
    : :
    ::
    我可以做什麼 立刻行動 瞭解更多
  • 暗時仔,富陽公園數蛙蛙🐸

    位於台北市富陽街底的「富陽自然生態公園」,前身為軍事彈藥庫,因長年管制而保留了自然的森林生態與景觀。荒野保護協會於2004年開始認養富陽公園,並於2006年起獲緯創人文基金會贊助,攜手合作推動生態公園的保育工作。本集節目帶您參與富陽公園的蛙類調查工作,同時瞭解園區面臨的生態議題。
    : :
    ::
    我可以做什麼 立刻行動 瞭解更多
  • 守「滬」行動!離島出走記錄保存澎湖百年石滬(下)

    以往修石滬是澎湖人耳濡目染便學會的技術,但是在上個世紀後半,新的捕魚技術出現,使得石滬這樣的傳統漁法逐漸被遺忘,修復石滬的技術也漸漸失傳。離島出走工作室創辦人楊馥慈、曾宥輯向紅羅村的洪振坤老師,學習石滬修復技藝,至今已修復了潭邊村的新滬、紅羅村的外港口滬,並維護紅羅村的滬仔頭滬。本集節目將告訴您這段澎湖青年回鄉,修復石滬的故事。
    : :
    ::
    我可以做什麼 立刻行動 瞭解更多
  • 守「滬」行動!離島出走記錄保存澎湖百年石滬(上)

    兩位出身澎湖的年輕人楊馥慈、曾宥輯回到故鄉,希望傳承、復興石滬文化。他們於2017年成立「離島出走工作室」,有計畫地進行石滬文化的保存,除了調查石滬、建立澎湖的石滬資料庫外,更向老匠師學習如何修復石滬;同時也開發相關的遊程、教案、商品,用多元的方式,保存澎湖人與海洋和諧共生的智慧。本集節目專訪離島出走工作室創辦人楊馥慈、曾宥輯,告訴您倆人回鄉追尋石滬的感心行動!
    : :
    ::
    我可以做什麼 立刻行動 瞭解更多
  • 友善石虎標章加生態給付,讓農民❤愛上石虎(下)

    你知道什麼是「生態服務給付」嗎?「生態服務給付」意即「生態薪水」的概念,若是瀕危物種棲地的農友或在地居民,願意配合維護棲地,政府將給付報酬。以石虎為例,友善石虎生態服務給付分為三個部分,包括友善農地給付、自主通報給付、與巡護監測給付,三者各有不同的獎勵對象與獎勵項目。聽起來好像有點小複雜?沒關係,本集節目專訪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助理研究員林育秀,她將慢慢說給你聽!
    : :
    ::
    我可以做什麼 立刻行動 瞭解更多
  • 友善石虎標章加生態給付,讓農民❤愛上石虎(上)

    為了守護石虎,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林務局、南投林區管理處等單位共同推動「友善石虎農作標章」,鼓勵農民營造友善的農地環境,不放捕獸鋏、毒鼠藥及放養犬隻,讓人與石虎都能安心、健康地生活在台灣的土地上。本集節目帶您走訪南投縣中寮鄉,拜訪取得「友善石虎農作」彩色標章的二陳農場主人陳進福、翠嶺峰農場主人吳念穎,看他們的田區管理如何兼顧生產與友善石虎;同時透過特生中心助理研究員林育秀的述說,瞭解推廣友善石虎農作標章的故事。
    : :
    ::
    我可以做什麼 立刻行動 瞭解更多
  • 復育棲地+放流物種,水試所攜手社區提升澎湖潮間帶生態韌性

    水產試驗所澎湖海洋中心近年嘗試為澎湖的潮間帶導入韌性管理的概念,與台電尖山發電廠合作執行「海洋豐育與環境教育紮根工作」計畫,透過棲地復育、物種放流、社區參與等三面向的行動,以改善澎湖湖西鄉潮間帶的生態韌性,同時也提升居民的漁業收益,獲得社區極正面評價。本集節目專訪澎湖中心主任謝恆毅,告訴您如何透過此計畫創造澎湖潮間帶保育新契機,並帶動社區民眾在海域活動與潮間帶管理決策上採取更適當的作為。
    : :
    ::
    我可以做什麼 立刻行動 瞭解更多
  • 塑膠微粒,莎喲娜拉!「點點塑」創新技術捕捉水中微塑膠

    台灣新創公司「點點塑」研發出塑膠微粒收集機台,可以在河川或海洋進行污染物的收集與清除,包括微塑膠。這集節目,我們跟著點點塑技術長邱申富一起前往桃園市大堀溪鄰近出海口處,瞭解塑膠微粒收集機台如何在河川中進行採樣,並透過收集到的樣本,協助政府單位或是其他的NPO組織掌握塑膠微粒的污染情形,進一步提出防治對策。接著,由點點塑執行長洪以柔告訴您,她與邱申富是如何成為創業夥伴,一起走上這條創新創業之路。
    : :
    ::
    我可以做什麼 立刻行動 瞭解更多
  • O2 Lab讓海漂垃圾變藝術,澎湖海廢地景藝術節

    受澎湖的美景吸引,攝影師唐采伶來到澎湖定居、成立工作室,也注意到嚴重的海廢問題。因此她成立O2 Lab海漂實驗室,發起淨攤活動,並進一步動手讓這些廢棄物搖身一變成為家飾品,甚至是大型的裝置藝術作品。讓我們透過唐采伶策展之首屆「澎湖海廢地景藝術節」 中的裝置藝術作品,瞭解海廢議題如何以更溫柔的言語,突破同溫層,感染更多人。
    : :
    ::
    我可以做什麼 立刻行動 瞭解更多
  • 守護蟹老闆!高美溼地陸蟹生存難題(下)

    高美濕地鄰近區域的陸蟹,繁殖路不好走。牠們在夏天繁殖季期間要降到潮間帶釋幼,必須通過馬路、攀上海堤、躲過螞蟻的攻擊,克服重重險阻,才能順利生出小Baby。因此包括台灣野鳥協會、荒野保護協會台中分會等在地保育團體通力合作,招募志工,護送牠們到潮間帶。但是除了志工的行動之外,是不是還有解套的辦法呢?本集節目將繼續帶你思考,如何多管齊下,一同守護高美濕地的蟹老闆。
    : :
    ::
    我可以做什麼 立刻行動 瞭解更多
  • 守護蟹老闆!高美溼地陸蟹生存難題(上)

    包括台灣野鳥協會、荒野保護協會台中分會等在地保育團體通力合作,招募並培訓志工,一同守護陸蟹。農曆五月至八月的初一至初三、十五至十七或十六至十八等日晚間之陸蟹繁殖出沒高峰期,志工便會出勤,撿拾水防道路上的活體陸蟹,護送牠們到潮間帶釋幼,並進行死亡與活體數量統計。就讓我們跟著台灣野鳥協會總幹事吳自強與東海大學生態與環境研究中心的專案助理研究員蔡鵑如,認識高美濕地的陸蟹,一同守護蟹老闆!
    : :
    ::
    我可以做什麼 立刻行動 瞭解更多
  • 請貓頭鷹捕鼠,鮮甜又友善土地的「鴞旺來」上桌啦!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鳥類生態研究室在屏東縣高樹鄉的鳳梨田,推廣架設猛禽棲架與貓頭鷹巢箱,請猛禽來補鼠,不只豐富了生態,也推廣無毒鳳梨。研究團隊是如何找到有意合作的無毒鳳梨農友,讓鳳梨田成為猛禽的棲地?不使用老鼠藥的鳳梨田,如何減少田間鼠害?請跟著本集節目,一同走訪屏東縣高樹鄉阿九鳳梨農場與泰山國小,看鮮甜又友善土地的「鴞旺來」誕生的故事!
    : :
    ::
    我可以做什麼 立刻行動 瞭解更多
  • 不只夕陽美,來高美溼地觀賞豐富生態!

    位於大甲溪南岸與清水大排間的高美溼地,擁有絕美夕陽景色,被讚譽為一生必遊之地,曾創下年旅客破200萬人次紀錄。但高美溼地不只夕陽美,生態亦美。本集節目帶您一同參與臺中市政府委託臺灣野鳥協會舉辦的「高美溼地生物多樣性生態體驗活動」,走入高美溼地,認識溼地內的動植物生態,也更珍惜這片豐饒的大地。
    : :
    ::
    我可以做什麼 立刻行動 瞭解更多
看全部

查看更多環境相關議題

看全部

相關活動

合作夥伴

緯創人文基金會
促進人與自然的平衡與和諧

IC之音《島嶼共聲・傾聽台灣》由「緯創人文基金會」贊助播出,傾聽在地,在地發聲,傳遞公民影響力!「緯創人文基金會」自2010年10月成立以來即透過多元的贊助計畫實踐緯創的「利他」理念,不論是以專案關懷的方式協助偏鄉、弱勢,或與具有相同公益方向,願景的合作夥伴積極地投入人文關懷與環境關注等行動。

前往緯創人文基金會
  • 實踐利他理念 投入人文關懷與環境關注

    貫徹基金會宗旨,致力於促進人與自然的平衡與和諧,為環境與自然生態之保護及提升人文價值而努力

  • 結合專業 長期投入 效益加成

    策略性結合專業公益夥伴,以贊助委辦、活動參與、理念推廣及志工服務形式,投注長期且持續的支持和資源

  • 呼應聯合國SDGs 展現永續發展價值

    聚焦環境教育、棲地守護認養、水資源及環境安全、多元實驗教育、師資人才培育,長期深耕以創造永續價值

【 更多合作夥伴 】

Go TopTOP

I Care. I Can. I Change!

全球華人的心靈故鄉

IC之音.竹科廣播成立於2002年,是由服務於新竹科學園區的科技菁英,秉持「我在乎‧我能夠‧我改變」的理念,為提升社會向上、向善的正面力量創辦「以公益為目標」的商業性電台。

line-icon instagram-icon
  • 隨選即播(AOD)
  • i-Collect樂購圈
  • 節目表
  • 推薦閱讀
  • 精選主題
  • 主持人總覽
  • 探索發現
  • 關於IC之音
  • 捐款支持
  • 網站條款聲明
  • 企業夥伴
  • 悄悄話傳送門
  • 常見問題
  • 訂閱電子報

客戶服務專線:03-5163975

有聲書服務專線:03-5163328

留言專線:03-5165975 傳真:03-5163191

服務時間:週一~五 9:00~18:00

E-mail:[email protected]

地址:30071 新竹市光復路二段 287 號 11 樓之 2

IC 之音廣播電台版權所有

© Copyright 2017 IC Broadcasting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購物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