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單集介紹
★★歡迎點此寫電子小紙條給主持人,分享您對節目的感想。
前一回,安祈老師由崑曲興衰脈絡出發,帶領我們走入顧傳玠與合肥四姊妹的故事崑曲情緣;這回,透過戲曲學者王璦玲老師的回憶,將跨越時空重拾合肥四姊妹的家族記憶與文化傳承,並聚焦她與最小的妹妹──張充和,以及其夫婿著名漢學家傅漢思的師生情誼。這段從民國名門一路延續到耶魯校園的崑曲傳奇,細膩動人,餘韻繞梁。
張充和,出身名門書香的張家,其父張武齡是民初著名的女子教育家,四姊妹自幼浸潤詩書,才情橫溢。大姐張元和嫁給崑曲名伶顧傳玠、二姐張允和為語言學家周有光夫人、三姐張兆和則是沈從文筆下的摯愛,而小妹張充和集書法、崑曲、詩詞於一身,被譽為「民國最後一位閨秀」。
1986年,王璦玲赴耶魯留學,拜入張老師門下,成為她晚年極少數親授的崑曲學生。師徒間一對一傳藝,張老師親吹崑笛教唱〈長生殿・絮閣〉,並贈以手抄《心經》與崑曲曲譜,筆墨彌足珍貴。
璦玲老師娓娓道來在老師家中學曲、品茗、賞書畫、觀戲的日常,還有與傅漢思教授閒談文藝、摘園中韭菜的幽趣時光。這不只是技藝的傳承,更是一場跨文化、跨世代的知音相逢。在這段回憶交織的對談裡,不僅窺見張充和的才情風骨,也得以一窺崑曲在文人閨秀之間薪火不滅的生命力。歡迎您一起打開戲箱,細聽這段傳奇的崑腔雅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