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慧玲專訪】劇場無邊界—穿越戲曲與影像,她玩轉經典打造屬於自己的劇場宇宙!

發布|2025-09-19 20:00
來賓|
周慧玲 - 劇場編導/國立中央大學特聘教授/英美語文學系專任教授
王安祈
羅仕龍

單集介紹

★★歡迎點此寫電子小紙條給主持人,分享您對節目的感想。

從現代劇場到傳統戲曲、從學術研究到影像製作,劇場編導、國立中央大學特聘教授周慧玲老師,以深厚經歷與跨界創作實力,為華語劇場開拓出多元且新穎的視野。

1995年,大安森林公園的當代傳奇劇場《奧瑞斯提亞》舞台上,她擔任理査.謝喜納的導演助理兼翻譯,首次被安祈老師注意。2009年創作社《少年金釵男孟母》的創作作品,更促成她與國光劇團合作《百年戲樓》的編劇契機。她善於重新詮釋經典、對話傳統,創造融合民初背景與現代表達的嶄新劇本。

此外,慧玲老師推動「全球泛華青年劇本創作競賽」(至今已舉辦七屆)徵集全球青年華語劇作,鼓勵戲劇創作能根植本土、放眼國際。同時也是台灣現代戲劇暨表演影音資料庫的創建者之一,長年致力於文化保存與知識共享,近年更跨足劇場電影《魂顛記—臺灣在地魔幻事件》與《簡吉奏鳴曲》台語音樂劇創作。

周慧玲不僅是創作者,更是文化的策動者與教育者。她持續以作品刷新我們對劇場、對經典、對世界的理解與感受。歡迎收聽本集節目,一同走進她玩轉經典,打造精彩豐富屬於自己的劇場宇宙!

《奧瑞斯提亞》座談會,與談人員分別是(由左至右)陳立華、胡耀恆、理査.謝喜納、周慧玲、吳興國和田啓元。周慧玲擔任導演理査.謝喜納的導演助理兼翻譯。
創作社《少年金釵男孟母》改編自李漁的短篇小說《男孟母教合三遷》,編劇周慧玲將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改至1912至1915年間的閩中地區;下半場則依據原著人物,延伸發展出新的故事,時空背景移到1959至1964年間,尚在戒嚴中的台灣。劇中運用多種音樂素材來營造不同時空情境下的時代氛圍與角色心裡狀態:上半場由演員在現場演唱南管樂音;下半場穿插美國爵士樂、曼波與恰恰。
周慧玲老師參與花式馬術比賽。從馬術與連結日常經驗中,體現傳統戲曲的身體技藝,並展現其廣闊的藝術想像。
國光劇團《百年戲樓》民國100年4月首演於城市舞台,入選2012年第十屆台新藝術獎十大表演節目,周慧玲為共同編劇。
中國劇作家秦旭作品《水》榮獲「第六屆全球泛華青年劇本創作競賽」首獎,劇本巧妙融合河南梆子戲元素與現代災難背景,展現方言與戲曲文化在劇場中的新生命。此劇本2023年由國立中山大學劇場藝術學系演繹,同時邀請國家文藝獎得主、臺灣豫劇團藝術總監王海玲指導學生唱腔與身段。
《魂顛記-臺灣在地魔幻事件》,劇情改編自謝鑫佑原著小說《五囝仙偷走的祕密》,編導周慧玲將故事背景設定在高雄覆鼎金公墓,結合在地信仰、喪葬文化,擷取原著作品部分角色,重新詮釋為穿梭於過去、現在、未來的超現實奇幻之作。此劇由9位表演者、5個人偶,共演繹出32個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