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184:綠建築:台灣近零建築實戰攻略 ft. 中華民國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環境控制組組長 羅時麒

發布|2025-09-02 06:40
節目|零碳未來
來賓|
羅時麒 - 中華民國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環境控制組組長
賈新興

單集介紹

本集《零碳未來》,再次邀請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環境控制組羅時麒組長,從「先節能、再綠能」談起,帶我們理解近零建築的實戰路徑:新建或增建、屋頂面積逾1,000㎡的建築,將「標配」太陽光電,政策引導自發自用,優先滿足建築自身負載,降低對外部綠電與電網的依賴;同時提醒面板不是裝了就好,維運管理要到位,才能穩定供能。

只買綠電不等於淨零,必須先把殼體、設備與操作效率做到位,減少不必要的耗能,再用綠電補足不足,用得其所才不會把綠能變成「裝飾」。建築減碳更要防範「漂綠」,唯有透明揭露與可驗證數據才能說服大眾。

除了用電,材料端的「蘊含碳」同樣關鍵,低碳水泥、低碳工法與「低碳建築標示」以全生命週期視角降低鋼筋、水泥等材料帶來的隱性碳排。既有建築更不該急著拆,對結構安全無虞的老屋優先整建維護與機電汰換,延壽30年遠勝過「拆了重來」帶來的兩倍碳排。未來10年,台灣綠建築將以「永續、節能、低碳、ESG、智慧」並進,綠色金融把資金與揭露機制帶進不動產,促使業者在市場競逐中,用真本事交出可驗證的減碳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