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島嶼構竹在台東,萌芽中的東岸竹構新浪潮
發布|2025-05-14 07:30
節目|島嶼共聲.傾聽台灣
來賓|
葉育鑫 - 第4屆「島嶼構竹」策展人
Ahung Masikad(鄭浩祥) - 普悠瑪文化工作坊負責人
王柏仁 - 阿瓦瓦規劃設計顧問負責人
柯慕一 - 自然建築設計者
陳宣誠 - 共感地景創作主持建築師
簡志明 - 台灣義築協會執行長
陳思因 - 風土建築研究室創辦人

袁常捷
單集介紹
在全球邁向淨零碳排的路途上,古老的竹材,正以其輕盈、堅韌且快速再生的特質,悄然引領一場建築的綠色革命。
由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指導、台灣竹會主辦的第4屆「島嶼構竹」展,首次從西部移師台東。參展的建築設計師們以創意與汗水,透過竹材這種傳統卻又充滿可能性的材料,構築出一座座真正可親近、可使用的真實建築。

在達魯馬克部落拔地而起的《Irilriya》,傳遞出南島文化的精神;矗立在活水湖畔的《船塢》,則像是一艘能遠眺太平洋的竹船。《石頭的孩子》在知本森林遊樂區草坪,與環境及古老的神話共鳴;《竹蝶》則在好漢坡上輕盈展翅,象徵生命的律動。此外,還有挑戰大跨距薄殼系統、以南島魚簍為靈感的《第三空間》,以及融入東南亞竹構經驗、創造親密尺度的《在若亭》。每一件作品,都是對竹材潛能的極致探索。
打造竹構建築並不容易。策展人葉育鑫指出,東台灣缺乏完整的竹產業鏈,因此參展者必須從竹材的處理,到克服結構挑戰,各方面親力親為,此過程也引導建築人重新審視那些因快速發展而忽略的面向。

產業與人才是一體兩面。面對竹構人才的匱乏,島嶼構竹展也積極行動,邀請公東高工、大安高工、台東專科等技職學校師生共同參與製作,讓年輕一代親手觸摸、理解竹材,為竹構產業注入新血。
邀請您見證這場在島嶼東岸悄然萌芽的竹構新浪潮,如何在傳統與現代的交織中,構築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永續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