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讓我們鑑往知來,古老建築則是歷史的見證,可以是一個時代的發展、一個群落的興衰甚或是一種人們的生活方式。一直以來台灣對於古建物的拆除去留爭議不斷,當我們看著其他世界知名的古建築,仰望、讚嘆的同時,自身土地上珍貴的文資或許也在漸漸消逝中。

古老建物要如何在當代生活中找到新的位置,而不在怪手破壞下灰飛煙滅?文資保留、商業營運、持有人與公眾利益間又該如何取得平衡?該怎麼做,才能讓台灣的老街避免「長得都一樣」,進而發揮特色,永續發展?

成功大學名譽教授傅朝卿,長期專注於台灣近現代建築史與文化資產保存維護,超過三十年。今年更出版《圖說台灣建築文化史》,全書1072頁全彩印刷,彙集多年對台灣建築的關注與紀錄。他如何看待上述問題?「文化」二字為何是一大關鍵?台灣在風景名勝的介紹上,犯了許多錯誤,如何讓我們的相關素養提升?建築的所謂「原貌」要保留到什麼程度?需要什麼樣的正確觀念,才能減少蚊子館的出現?古建築與新生活,跨時空的對話,讓我們在新與舊之間找到出路,以現代眼光看待古老建築的活化。歡迎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