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域教學讓這張畢業證書很有料……歡迎收聽陽明交大教務長莊仁輝博士的精彩分享,敬請鎖定收聽。

陽明交大創新領航專題系列07整合兩校差異 齊心搭建完美教務

陽明、交大合校後的發展,一直備受外界矚目,當兩個制度完善、傳統深厚的頂尖大學要合而為一,有哪些地方需要磨合?校務工作的經營思維如何運行?在執行上又會有哪些挑戰?這些問題由陽明交大教務長莊仁輝博士來回答,再適合不過。

「我在教學上累積了三十多年,很希望可以貢獻自己。」莊仁輝坦言,陽明交大的教務工作有一半以上都是在「融合兩個校區」,因為陽明、交大原本就是非常優秀的大學,發展主軸各有不同,合校後有彼此加乘的優勢,當然也有差異帶來的兩難。過去兩校各自建立的制度與文化,彼此之間的不同該如何調整,才能完美融合、精益求精,就十分需要全體師生的齊心合力。

舉例來說,陽明交大未來將沒有「二一退學制度」,學生將不會因為二分之一的科目被當而遭到退學。「這是一個實驗,廢除這項制度是為了給學生更多機會,讓他們多花一點時間去瞭解自己。」莊仁輝博士指出,過去二一制度確實讓學生有所警惕,被退學之後努力尋求新的發展。曾有一位學生,原本就讀中部私立大學,因遭到二一退學而重考,後來考上南部數一數二的國立大學,著實是讓危機成了轉機。

但反過來說,二一退學制度也可能給學生帶來一些限制。莊仁輝博士說明,有些學生在學習上難免碰到瓶頸,若只是短時間內無法上軌道,其實需要老師的輔導和同學的協助。因此,在有修業年限的前提下,校方將鼓勵學生多方嘗試跨域學習,修習不同科系的學程,掌握更多自主學習的機會。未來陽明交大的學生即使未能在大四時順利畢業,校方將不再強制延畢的每學期都要修課,他們可以繼續待在學校裡,嘗試不同的可能,進而發現自己的價值。

除了廢除二一制度,合校後的教務規劃還有另一個極端,那就是校方將允許「雙重學籍」,陽明交大人可以穿梭在兩個校區之間修課,在學習的頻譜上享受更自由寬廣的空間。如此一來,「學習」不再限於校內的學系,也將跨不同校區、跨多元領域,舉凡「電機」和「醫學」,或是「藥學系」和「資訊」,都將達到專業的相互結合。

莊仁輝博進一步強調,陽明、交大原本發展主軸就不同,學院、科系自然重疊不多,但合校之後,可以創造更多跨界結合的機會。以「生科」為例,其實兩校原本都有相關系所,交大是「生物科技學院」,陽明則是「生命科學院」,雙方各有研究專長,合作起來必然力大無窮。另外,還有人文社會、通識,以及原本詢問度就很高的教育學程,校方都將致力於跨校區、跨領域的統合工作,讓學生能夠選修其他非主修科系的課程。

為了做到跨域學習,相關的軟、硬體也不可或缺。陽明交大目前已建置四間「智慧教室」,包含攝影、錄音、收音等設備一應俱全,老師可以錄製非同步教學影片,也能做直播教學,滿足無法親自到校上課的學子需求。「全球疫情肆虐,我希望校內課程都有能力轉為線上進行,我們也一直在做準備。」莊仁輝博士分享,現在校內師生都很適應「同步融合非同步」的模式,平台上有豐富的學習資源供學生下載,亦有完善的後端分析系統,讓老師監控學生的學習狀態。

不僅如此,新冠肺炎疫情也推動了遠距健康照護科技,醫療和資通訊的結合與串接,正是現今最火紅的趨勢。未來患者如果要看診,不一定要親自走進醫院,而是先利用簡單穿戴式的設備事先收集、分析各種生理數據,自動傳遞到醫院端,甚至做到預先示警的通知,再讓患者接受遠距看診。這一整個流程需要醫療專業、電子設備、人工智慧,也需要良善的基礎通訊設備,才有機會建立一套以「患者需求」為中心的健康照護機制。

整合兩校之間的差異,需要傾聽與磨合,天秤的兩端究竟要各自堅持傳統,或是等待調整與犧牲?也許答案並不會如此二元對立,莊仁輝博士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待:「就像搭一座帳篷,我們要同時往左拉、往右拉,才能完美地撐起來。」陽明交大將展現鴻圖大志,為台灣的高等教育持續努力,一切發展都令人無比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