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喪亂,禮樂崩壞,春秋時期各家開始陸續提出對國家制度統一的期待:「天子出令於天下,諸侯受令於天子,大夫受令於君,子受令於父母,下聽其上,弟聽其兄,此至順矣。 衡石一稱,斗斛一量,丈尺一綧制,戈兵一度,書同名,車同軌,此至正也。」 到了戰國時代不論是貨幣、度量衡或文字,更加混亂。

秦始皇於二十六年(221B.C.)統一天下,創建了中央集權的王朝,誠為歷史上劃時代的大事。他和臣下鑑於當時的情況和需要,認為要鞏固統一,除了用政治手段外,必須推行經濟、文化、思想和法制上的統一措施。 在貨幣部分,將貨幣分為兩等,黃金稱上幣,以鎰(二十兩)為單位,銅幣稱下幣,以半兩為單位,便利了各地商品交易與經濟交流。在度量衡部分,將商鞅變法時制定的度量衡制度推行到全國,並於公元前二二一年,由秦始皇頒布統一度量衡的詔書,凡所使用度量衡器,都要刻上這份四十字的詔書,同時執行度量衡定期檢查制度,每年對全國度量衡器進行校定,以保證計量的準確與統一。

接下來要統一思想,必先統一語言,所以秦始皇採納了李斯的建議,推行「書同文」的措施。秦始皇命令李斯等對文字進行整理,李斯依據籀文和古文,減少筆畫,制定小篆體,也叫秦篆,推行為通用文字,此一舉措被稱為書同文。文字、度量衡、貨幣都統一後,對經濟、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此外,由於秦朝的疆域空前遼闊,有加強中央集權的必要,於是秦始皇採納李斯的建議,廢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縣制,將天下分為三十六郡,之後陸續增加到四十多郡,郡縣兩級官吏皆由中央任免調動,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制度。 雖然秦快速覆滅,但是漢朝繼承秦朝的制度與遠見,開創更穩定的大一統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