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求學過程中,有些人在所想的專業上一路到底,有些人卻經歷許多變化,或許是這時代的資源很多、夢想的界線更是無遠弗屆,我們常在想,世代的需求是什麼手中所擁有的資源是什麼,可以帶給這個社會什麼良善的影響。

喜歡散打的宋沛心2000年時從德國回來台灣生活,用原來只會一點點的中文,進入台灣的學制,後來考入新竹女中清華大學,美國西北大學念碩士,現在瑞士的ETH Zurich做交換學生,這一路看起來亮眼的學業里程碑,沛心自己生命中高山低谷的考驗和試探,所有一切都不是憑空出現的,雖充滿恩典,但是每一步都不能省去。

宋沛心從小有藝術天分,對音樂、繪畫很有興趣,高中念了新竹女中美術班,在外修習音樂課,夢想是能念音樂系,卻因為認為無法與真正在音樂班的人競爭,高三下定決心讀學科,考上了清華大學外文系。

沛心一邊念外文系,一邊旁聽、選修機械系的課,她發現高中美術班的訓練發揮功效,沛心對透視圖、3D立體繪圖很容易就掌握訣竅,漸漸地,啟發她對機械的熱情,便在大二時毅然換組轉到機械系。

沛心念機械系後卻不容易,在一切看起來順遂中彷彿睡的人,課業成績盡不理想,她來到一個低谷中,直到遇到一位正直的老師,將她從沒有動力的生活中,用力翻轉,順利大學畢業後先在工研院實習,而後奮力考上了美國西北大學的碩士班,再次追求、實現她的目標。

父親帶給她的影響就是品格,即使生命中有不同的挑戰,她從父母身學習到美好的品格,可以經歷困難,也可以學習重新站起來,從藝術到機械,從德國,台灣到瑞士,宋沛心年輕的生命裡,有著自己必須獨力完成的任務,和創造主對她的計畫,美好的傳承,仍需要從第一步自己走出去開始,離開本鄉本族,看見盼望信心和應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