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的經典也青春,邀請到政大台文所教授兼所長吳佩珍老師,為聽眾朋友們領讀川端康成筆下,較鮮為台灣讀者所知、卻是十分重要的新感覺派代表作——《淺草紅團》。

2022年為川端康成逝世50週年,其作品正式成為公版書,在讀者之間再度引發了一股熱潮;而在今年,2023年,也正是《淺草紅團》中所記錄的「關東大地震」100週年。本週請到吳佩珍老師領讀《淺草紅團》,更別具紀念意義。

《淺草紅團》是川端康成早期的作品,被譽為新感覺派代表作。過去讀者們對於川端康成的印象,大多都是和日本傳統美學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如他在《伊豆的舞孃》、《雪國》中,非常擅長描寫日本女性之美的一位代表性作家。然而在《淺草紅團》中,川端康成使用了截然不同的技法和視角,書寫了這個曾在江戶被稱為「惡之場所」、更是關東大地震後具代表性的地區——淺草,他在這個地區漫遊的所見所聞以及現代化的轉變。

淺草對於現代化的日本具有什麼樣的意義? 新感覺派的書寫有什麼樣的特色?我們又能在《淺草紅團》中,認識什麼樣貌的川端康成呢?

本週就讓政大台文所所長吳佩珍老師,為聽眾朋友們領讀及梳理這部川端康成作品當中,十分特殊的代表作——《淺草紅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