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貝多芬的三重協奏曲與小夜曲

多件樂器以上的協奏曲流行於巴洛克時代的大協奏曲(Concerto Grosso)形式,於古典和浪漫時期並不常見,古典時期都是以單件樂器和樂團的協奏曲為主,因此貝多芬的三重協奏曲(Triple Concerto in C Major Op.56),即是其中少數作品之一。
創作動機為何?並未有明確的解答,有一說,是為其16歲的學生與好友魯道夫大公 (Archduke Rudolf)而寫的。曲風缺少貝多芬一向給人積極強烈的個性,反而展現濃厚的室內樂風格,帶著和諧歡愉的氣氛。

三重奏本身就是最佳組合的型態,整首樂曲三重奏的份量頗重,三者間你來我往相當密切;而三重奏成為一體,又與樂團擁有競奏精神,觀察三個樂器間的互動,並與樂團之間如何應答,確實是聆聽之外頗具趣味的欣賞角度!

貝多芬的作品Op.8,也就是他的《小夜曲三重奏》(Serenade in D major for Violin, Viola, and Cello, Op. 8)。創作於1796年。這部作品採用了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的三重奏編制。這種組合在貝多芬時代相對較少見,創造了一種獨特的音色和平衡;雖採傳統多樂章結構,卻同時表現創新的精神。這部作品充滿了年輕貝多芬的青春活力,與他後來那些更為深沉和複雜的作品形成鮮明對比。

本節目獲教育部終身學習經費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