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賓:東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詹雅能、國立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教授 黃美娥

優閒的假日時光,開著車來到西大路,轉進了一座名叫「明志書院」的停車場,讓人感到困惑的是,停車場為何竟有如此浪漫的名稱。隨著詹雅能及黃美娥兩位教授的敘述,引領我們走入時光隧道,透過一個又一個故事,西大路旁停車場、百貨公司瞬間化為了書院。

明志書院是當時臺灣北部第一間書院,比起艋舺的文海書院(學海書院)之創立還早70年,文風冠於全臺,號稱「北臺首學」。1761年(清乾隆26年),來自福建汀州的貢生胡焯猷,捐建書院於興直堡新莊的「山腳」(今日新北市泰山區)。因淡水廳廳治在竹塹城,1781年官紳們將明志書院遷建於竹塹,所以可分為「泰山明志書院」與「竹塹明志書院」兩個時期。

從清代到日據時代,透過傳統文學與詩社、鳥瞰潛園和北郭園兩大名園的竹塹文風故事,究竟「竹塹文風冠北台」的說法因何而來?明志書院有何變化呢?竹塹北門鄭家鄭用鍚、鄭用鑑曾擔任書院山長,任內發生了哪些故事?明志書院為北台灣學子貢獻,為何從興直堡新莊的「山腳」遷建於竹塹淡水廳?書院的實際營運模式與操作功能為何?我該如何上學讀書、需要繳學費嗎?

請聽東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詹雅能副教授,以及國立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黃美娥教授 ,分享北臺首學,探究竹塹文風、解開明志書院(停車場)的身世之謎。

IC之音官網主題專頁👉【設治300文治200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