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是什麼?它有哪些特點,跟4G有什麼不同?
5G行動通訊時代的來臨,如何影響人類生活、企業發展與人才?
在激烈的競爭下,台灣行動通訊產業贏的策略是什麼?與其他產業的關係,又是什麼?

特別邀請遠傳電信總經理李彬,為您分享台灣通訊產業及ICT整合發展的願景,暢談物聯網、智慧城市、工業4.0和行動通訊的相關性,進而分析其中趨勢,觀察如何創造有效的商業模式。

 

引言:

主持人彭宗平教授(以下簡稱彭):

歡迎收聽《台灣的明天‧明天的台灣》,我是彭宗平。我們這一季要討論的主題是科技產業,涵蓋的議題包括電子產業、資訊產業、通訊產業、生技產業以及工業4.0時代的製造業等。上個禮拜邀請到遠傳電信的李彬總經理,跟大家分享行動通訊如何影響未來人類的生活,這個禮拜繼續請李總經理探討行動通訊未來的發展,以及台灣的機會。李總經理,歡迎您。

來賓李彬總經理(以下簡稱李):謝謝主持人。

 

1. 從5G與4G的基本差異,談5G投資規模與相關技術

彭:上個禮拜,李總經理談到行動通訊過去到現在的發展過程,從1G一直到4G,但是行動通訊的發展越來越迅速,我們即將迎接5G時代的來臨。是不是可以請您跟我們分析一下,5G現在發展的情形,以及它跟4G基本上會有哪些差異?

李:5G跟4G會有挺大的差異,所以現在大家常常在講,5G的時代就是一個「物物相連」的時代。它跟4G最大的差別,從三個層面來講:第一個是它的速度比4G更快,5G的速度最高可以到4G的一百倍。再來,就是它會有比較低的延遲,也就是所謂的low latency。意思是說,因為要聯網,所以訊號從一個裝置傳到另外一個,延遲的時間必須要很短,5G的延遲時間會比4G最少小了5倍以上,所以它是一個非常快速的連結。第三個,5G是低耗能的未來技術,未來電池預計的待機時間,可以比現在延長十倍。這是從技術上面來看5G的優勢。

當然,5G我們說是物物相連的一個時代,所以大家也預期,第一個5G的商業應用可能在2018年,韓國會第一個推出。然後2020年,在日本舉辦奧運的時候,可能會有更多新的應用出來。因為是「物物相連」,所以大家也預期在2020年,全世界的聯網裝置,就是連上網路的裝置,可能會超過五百億個,這是非常大的一個數字。

彭:您剛才提到韓國預計在2018年就推出,日本可能在2020年就開始大量使用5G,台灣怎麼迎接這時代的來臨?

李:在台灣,現在政府跟業者的主要方向,都是力求早期參與5G國際標準的制定。希望在產業的發展上面,能夠取得先機。我想這是在目前最重要的。當然在物聯網方面,台灣有非常多的廠商跟產業,透過尖端的感測器技術,已經在這個領域布局很久。政府當然也希望透過一些整合性的應用,未來加入新的標準,能夠整廠輸出包括感測技術在內的整合型技術。這個是目前在台灣,製造業或是政府端設法來參與的。

而在這個階段,通訊業者著墨還稍微少一點。不過我們的同業也開始尋求加入國際標準的設定;另外就是通訊業者會提供自己的實驗室,我們開始跟廠商做實驗性的一些準備。當然最重要且有待觀察的,就是整個物聯網的標準。雖然我們說通訊的標準大家在制定當中,但是物聯網的標準,目前世界上還有好幾個不同的物聯網協會在制定標準。所以,整個5G技術的成熟,還有它的標準的統一,可能還需要花一點時間。

彭:對電信業者來講,5G的時代投資是不是會更大、更多?

李:5G的時代,我覺得投資一定會更多。因為它的頻譜也會越來越高頻。接下來台灣不是馬上要標2.6G嗎?(按:在此不是指行動通訊的世代,而是政府要釋出2.5~2.6GHz頻段的執照)我覺得這個對很多電信業者來講,就是第一步,政府有一些所謂TDD的頻譜出來。(按:TDD譯為「時分雙工」,是行動通訊的一種技術。它可以根據上傳及下載的資料量,動態地調整對應的頻寬,舉例來說,某時段內,下載看影片的人比上傳資料的人多很多,這個技術就可以把頻寬多分給下載的人用,這是它的優點。而在高頻、切得比較碎的頻段,TDD有優勢。可以這樣想,切得比較碎的頻段像一條窄路,TDD可以在上傳與下載之間彈性運用,就可以比較有效率地使用這條窄路。當然實際上的效率差異,還牽涉許多的技術細節。)未來5G,因為它基本上是高頻,所以很多會仰賴TDD的技術,我想通訊業者會逐步地在這個地方做更多的投資。

 

2. 從4G到5G的三大趨勢

彭:您在上個禮拜曾經跟我們談到3G、4G的來臨,對我們的生活有很大的影響,包括在娛樂、影音、購物,甚至醫療等等,都帶來很大的改變。5G時代的來臨,對這一類的改變,又會有怎麼樣的影響?

李:我先講一下從4G到5G,整體上,我們看到三個很重要的趨勢。第一個,是有越來越多的所謂connection,大家有更多的連結。例如剛剛提到的物物相連,聯網的裝置會快速增加。第二個很重要的是,會有更多的communications(通訊量),以前可能一天使用176個petabyte好了(按:1PB = 1000TB = 百萬GB),以後可能一天用兩三千個PB。更多的連結,就意味著在使用數據的量上面,也會越來越增加。第三個,是因為這些技術的發展,人們會產生一些新的行為,包括企業的行為、社群溝通的行為、或是消費的行為。

當然進入5G時代,因為它的速度更快,訊號傳遞的延遲更短,所以在應用的場域上面,我們認為現在所謂的視訊會更發達;未來3D的視訊,以及和虛擬實境相關的消費跟應用,也會越來越廣泛,因為這些應用都需要更短的延遲、和更快的速度。

另外一個很重要,就是整個智慧城市的發展。這也是為什麼大家看到政府極力地在推智慧城市,因為未來5G快速的連結和更短的延遲,會讓智慧城市裡面的監控系統更成熟,有助於農業的發展和其他層面;甚至我們說很重要的一個項目,就是「車聯網」的應用,是目前看到5G上面運用最成熟的一個部分。這些都會對我們的生活產生非常巨大的影響。

 

3. 行動通訊時代,企業的六大資產與策略

彭:您剛才講的智慧城市的「智慧」,英文應當是smart,在這個smart city裡面,生活型態、學習方式、工作型態都會改變。面對5G帶來的改變,我們要怎麼去因應呢?

李:我比較想從企業端,稍微談一下這件事情。過去我們在看什麼叫做企業的重要資產,我們常常說人是企業重要的資產,然後我們說很多實體的設備,或是我們的技術,可能是重要的資產。可是到了新的通訊時代,資訊爆炸,國際上有幾個新的想法。什麼叫做新的資產?第一個,他們認為企業數位化的程度,是非常重要的資產。第二個,就是你擁有的數據,所謂data(資料)是非常重要的資產。第三個,就是你能夠去連結的這些物品、裝置,是一個很重要的資產。

第四個很重要的資產,就是你的使用者,當然是非常重要的資產;未來使用者透過網路,還可能有更高的參與度。第五個很重要的資產,其實就是平台;平台我們強調的是你要有經濟規模。第六個很重要的資產是你的能力,你是不是能夠讓你的用戶,隨時隨地拿到他想要的東西。這些是我們在未來通訊發展上面,我們所定義的比較重要的資產。

而因為這六個資產,對企業來講,會產生六個重要的行為。第一個,你必須把公司的重要資源,很快地數位化。第二個重要的事情,你既然有這麼多的數據,你要讓你的數據產生意義。第三個,既然你有這麼多東西可以聯網,怎麼樣把這個聯網,變成一個好的使用經驗,也非常重要。

第四個,既然未來的使用者,傾向越來越願意參與,你如何營造一個環境,讓大家共同來創造新的東西,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能力。第五個,我們講到平台,未來很多東西都透過平台,讓更多人能夠參與,所以如何不斷地創新我們平台的實力,也很重要。最後,當然就是continue,我們必須「持續地」要有這種創新的能力,讓商業模式持續地往前發展。

 

4. 在5G激烈競爭下,台灣的發展機會

彭:我們知道整個5G的發展,競爭非常的激烈,包括剛才提到韓國預計在2018年推出5G,日本預計在2020年的奧運,讓5G達到相當的普及程度。行動通訊產業確實發展得非常迅速,所以我特別要請教李總經理,在這種競爭激烈又發展蓬勃的行動通訊產業,台灣有什麼發展的機會?

李:以我們自己看,台灣未來在這方面的發展,應該有很大的機會。因為台灣過去在硬體製造上面,是非常尖端的,包括我們整個的IC產業,甚或是我們在感測技術上面,都非常厲害。可是未來比較要發展的方向,是我們必須從硬實力轉到軟實力,也就是讓軟硬完美結合,去創造更高的價值。

第二個很重要的,就是我們應該從傳統的單點服務,變成是一個平台式的服務。因為未來必須要很多人來參與,所以我們希望把這個平台打造得夠開放、夠有效率,讓使用者更多地來參與,共同來發展。

第三個,未來因為整個通訊產業的發展,我們會有越來越多的數據,所以會從一個所謂的mass market(大眾市場),變成越來越強調分眾市場的需求。在這三個轉變的趨勢上面,我們覺得台灣過去是終端研發的重鎮,未來如果能夠結合終端研發的實力,跟應用軟體發展的人才,我們應該可以在未來5G發展上占有很重要的一個地位。

彭:5G的發展跟物聯網的應用,息息相關。我們在兩個禮拜前邀請到台達電的李實恭技術長,也是前IBM中國研究院的院長,他特別以物聯網作為資訊產業重要的發展方向。您剛才也提到物聯網跟5G行動通訊的連結,絕對是未來發展很重要的趨勢。您剛才又提到,我們的電子、資訊業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不僅是硬體,軟體也是我們的發展方向。您對5G跟物聯網、ICT的結合,有什麼看法?

李:其實物聯網的應用有幾個層面,我們先從消費者端談起。台灣對於物聯網相關感測元件的製造等等,都非常厲害。可是基本上過去台灣的製造業,比較著重在製造出更尖端的產品,但對於如何讓產品跟生活產生連結,也就是對消費者的行為方面,過去製造業是不理解的,所以他們沒有辦法產生有效的軟體應用,真正把他們的元件跟軟體結合在一起。

我覺得這方面,比如說通訊業者跟製造業者,要更密切聯繫。過去我覺得這兩者在台灣隔得有點遠,因為通訊業者賺的是上網、或者語音的錢,製造業賺製造業的錢,可是未來大家必須合在一起,從硬體到軟體整體在賺。

我們舉個例子,今天在網路上面,在apple 的App store裡面,賣一個讓使用者關照健康狀況的軟體,賣0.99美元,可能很多人都覺得,我不想花0.99美元去買。可是今天我如果賣一只手錶,在手錶裡面有一個裝置,能夠隨時監測我的身體狀況的數據,這一只手錶我或許就買了,而可能它要賣168塊美元!這是一個簡單的例子,表示讓硬體跟軟體結合,可以創造更高的價值。未來我覺得在這方面的應用會很多。

當然對企業來講,很多物聯網的應用,就是希望透過更高程度的自動化,收集更多的數據,讓我們的生產或製造產生更高的效能。至於它是否能夠在智慧城市充分地應用,我覺得當前很重要一件事,就是要規劃出一個場域。現在我知道很多物聯網的業者,必須要找到一個好的場域,大家在裡面去做很多的實驗,因為很多東西才剛剛開始,最大的挑戰是這些技術我們都已經看到方向,非常的明確,可是並沒有一個成熟的商業模式,所以要透過實驗來發展。目前這一點,是大家看到的一個現象,我覺得這個還需要跨產業共同來努力,來尋找下一個真正的機會。

 

5. 通訊產業、5G與工業4.0等方面的整合

彭:是,您剛才提到的除了物聯網之外,另外在製造業很重要的一個應用,就是現在大家談的所謂工業4.0,這剛好也是我們下個禮拜要談的主題。事實上,《台灣的明天‧明天的台灣》節目,這三個月我們聚焦科技產業,從電子業到資訊業到通訊,再到工業4.0,都是串在一起,因為ICT的進步影響到製造業,製造業又要走到生產自動化,而且要建立智慧化的工廠。所以把這些東西都串在一起以後,我們就要談到一個很嚴肅的議題,包括行動通訊快速的發展,還有國際的競爭,您怎麼看台灣的明天?就通訊產業,及其他產業的整合,怎麼提升我們的競爭力?

李:我覺得包括好幾個面向。第一個,我們剛才談到,台灣還是必須持續地、積極地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畢竟5G才剛剛起步,我們的產業能夠越早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就越有機會在未來國際的潮流上面,占有一席之地。

第二個,我們剛剛也談到很多的應用,會對我們的生活、我們的社會,甚或我們企業經營的型態,產生實質上的影響。這些事情都跟政府的法規,有很大的關係。所以我覺得政府的法規面,要看得更長遠,儘量採取開放的態度來鼓勵創新。甚至,我們講政府對於通訊業未來頻譜的規劃,真的要看得更長遠一點,如何透過政策來帶動台灣通訊產業的發展,我覺得這件事情非常重要。

第三件事情,我覺得過去台灣的製造業,比較不從用戶端的一些使用經驗,跟整合性的應用來思維。我也相信,未來製造業在面對他們的客戶的時候,客戶可能不單純要求他們只是製造一個產品,可能包括設計,製造業必須了解為什麼要這樣設計;甚至在整個應用模組上,客戶可能都會有更多的需求。也就是說,台灣製造業在垂直的產業鏈上面,可能要往前再跨一步,要更貼近使用者的使用經驗,再回頭來設計我們的產品。這個就牽涉到跨產業的合作,可能要透過產業間的聯盟,甚或是政府出面跟產學界整合,大家快速地整合在一起,才能發展出更多新的機會。

第四個,我想講的,就是從硬實力變成軟實力中間的結合,還有我們開發平台的能力,跟開發產品的能力,我覺得這些方面要持續地進步。

最後,我想提一下,政府前陣子談到,希望能夠發展很多的ICT業者整合性的應用,希望能夠高毛利化、能夠顧問化。我一直覺得台灣在高毛利、顧問化的整合型的應用,這個部分相對來講,還是偏弱。這個牽涉到我們過去有沒有這種產品,過去有沒有這樣的思維,其實是比較少的。因此,我覺得這會是一個學習的過程,需要有一些國際上面的協助,甚或是政府在特定產業上協助,才能讓我們的產品真正顧問化跟高毛利化。

 

6. 軟硬實力的整合,人才是關鍵

其中很重要一件事情,就是人才。我覺得政府可能要花更多的力氣,跟學界、產業界更密切地結合,讓一些優秀的人才儘量留在台灣發展。因為我們現在比較憂心的是,這幾年整個mobile internet(行動通訊網路)的發展,或者關於大數據上面的發展、IT上面的發展,台灣很多優秀的人才,都被國際上包括矽谷,甚或是中國大陸高薪挖角,沒有辦法讓很多優秀人才留在國內繼續來貢獻。任何的產業都一樣,我堅決地相信,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人」還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所以我們必須要有優秀的人才,共同實現5G未來所可能產生的夢想或機會。

彭:您剛才已經提到,在整個行動通訊方面,想提升台灣的競爭力,要靠產官學研彼此互相合作,擬定一個好的策略。您也提到人才是非常關鍵的因素。而您作為通訊方面的最高從業人員之一,從您經營通訊產業的業界實務經驗,怎麼樣提高競爭力?

李:基本上我覺得提高競爭力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持續地要有新的服務。而發展新的服務,你必須要非常了解你的客人。我們過去通訊業走的真的是大眾市場,而未來絕對是走分眾市場,不同的客戶有不同的需求。比如說年輕人,舉例來講,他看一個影片,可能願意多看一支廣告,因為他想省下看影片的費用;可是年紀更大一點的人,他可能覺得不需要這樣的消費行為,寧可付費也不要置入廣告。所以我們對於客戶要有更深入的了解。

但是要對客戶有更深入了解,提供給他們需要的這些服務,需要很多的人在後面來規劃。所以持續提升競爭力,就是不斷培養很多新的人才,還有新的技術實力。最重要的,我想這幾年我們真正在推的,其實是整個平台整合的能力,我們希望能夠讓更多的人來參與這個平台,共同創造更多的機會。

彭:我們非常高興今天邀請到遠傳電信的李總經理,跟大家討論台灣行動通訊的未來發展。今天的節目就進行到這裡告一個段落,下個禮拜我們要為各位邀請到前中鋼的技術副總,也是中鴻鋼鐵的董事長陳玉松,跟大家討論工業4.0時代的製造業。《台灣的明天‧明天的台灣》我們下週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