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00:10
晚禱—寧靜時分
主持人: 袁常捷
2023/08/16
00:44:18
|生活慢慢學| 山城慢學日 三大主題X六場跨域體驗
🍁活動網頁與報名:https://pse.is/572swp
IC之音從聲音節目出發,秋日,以〈生活慢慢學|山城慢學日〉,串連 / 療癒瑜珈、藥草球、香氣創作 / 三個品牌|Citta Yoga X 山屋野事 X 拾心香研,展開六場跨領域的療癒放鬆之旅。邀請你在起風的秋日,打開五感,學山一樣擁抱萬物,一起親近植物,親近自己與山林,慢下來,給值得停留的美好事物。
***
南迴公路是台灣環島公路的一段,對於世代居住在此的人們而言,更是一條「回家的路」。近年有愈來愈多年輕人回到這裡,渴望重新找回自身與土地自然、社群文化的關係。
「心之所向,身之所往」。今年南迴藝術季以「夢迴南方」為題,首次與回家的實踐者——南迴地區的青年組織合作,邀請8位/組藝術家與部落青年共創。
藝術家走進部落和耆老、在地居民交流,了解融合了7個原住民族群、客家人、新移民的文化記憶,展開創作,讓作品能與自然景觀、當地群體產生對話。
南方並非他者,並非邊陲,而是活力之地、救贖之所。讓我們跟著2023南迴藝術季計畫主持人吳淑倫、策展人李韻儀,透過藝術認識南迴最美的人文風景。
💗 不可錯過精彩內容 💗
森川自然工藝聚落藝術家洪啟榮、宋榮春《Kawpuan 生根.合力》透過排灣族陶壺、家屋文化語彙,標記魯巴卡茲部落與撒布優部落,在這裡有了共同的歷史記憶。(照片提供:台東縣政府)
藝術家達比烏蘭.古勒勒(Tapiwulan Kulele)《時代絲綢》以「流線」的樣貌,表現出南迴蜿蜒曲折的樣貌,以高低起伏,象徵太平洋的風與浪,以織繡圖案,呈現原民文化之底蘊。(照片提供:台東縣政府)
藝術家李蕢至於金崙海灘的創作《Qadaw 太陽》,以當地的砂石創造了 一道猶如從土地上升的月弧狀雕塑,並將排灣族人常見的圖騰轉化後表現在雕塑。(照片提供:台東縣政府)
藝術家林介文《晒海》與大溪部落在地織者共織出海洋的藍,在採光極好的瀧溪站體內將海晒起來。(照片提供:台東縣政府)
《雕刻身命》將排灣國寶紋身師宋海華,傳統拍刺的過程,透過紐西蘭藝術家Greg Semu的攝影,將西洋名畫語彙與南島文化意涵符號結合。(照片提供:台東縣政府)
藝術家瑪籟.瑪卡卡如萬(Malay Makakazuwan)《陽光下呼吸的家屋》於大武之心南迴驛進行創作,歡迎遊客感受每天定時上演的日出與日落慶典。(照片提供:台東縣政府)
保加利亞藝術家Rumen Mihov Dimitrov《共棲之所》以鳥巢為概念設計,邀請大家走進作品,進行一趟儀式性地散步。(照片提供:台東縣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