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原科院一名學生曾經撰文指出:「以後別再問我念什麼系了!現在的清華大學跟你想的不一樣!」

高教面臨轉型的議題,事實上已經為清華大學在教學與制度上率先帶來全面性的跨領域創新做法,校長賀陳弘更是積極面對新時代的挑戰,從過去的清華1.0、2.0,跨越到3.0,來全面因應人才要求的轉變,而「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校訓的宏大格局,依然指引著清華大學發展的方向,以及人才培育的重心。因為自強不息,清華大學的厚德、載物、天下書院,與旭日、拾穗等多元人才 培育機制,甚至兩岸清華碩士雙聯學位等,透過學生在自我探索、社會關懷、 創新思考、跨文化、跨領域等方面的養成,年復一年,培育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新世代人才,在讀書、研究、作息都不斷精進奮鬥。因為厚德載物,清華的師生更有宏觀視野,積厚品德,培養能力,能夠承載萬物,以國家、社會、人類的重大事務為己任。

與新竹教育大學的合校,厚植科技與人文教育並重的礎石,從歷史、文化、社會發展等知識的充實,乃至音樂、 藝術、體育等素養的提升,都有助於學生未來在新的職場生態與社會環 境,找到自己的定位,調適自己的身心。從國家競爭力的大戰略思維,清大積極投入佔台灣 GDP 超過 15%的半導體人才培育,成立半導體學院,由浸潤式微影之父林本堅掌舵。從民眾健康的需求出發,清大為國門防疫、智慧醫療和區域醫療的強化,也整合桃竹兩地資源,於航空城內成立附設醫院並申設醫學系。

從科學、科技的研究發展,人文與全人教育,社會科學研究到社會關懷和參與, 雙語、國際化、高度跨領域整合學習,乃至頂尖政經人才的培育,清大不斷開廣格局。而清大的積極作為,將如何跟民眾生活、國家經濟、產業動能產生關聯?與民眾對話、互動的媒體平台將扮演關鍵角色,讓外界了解清華大學的發展理念與走向。為此,IC之音與清華大學聯手製作「清華講堂」專題系列,結合頻道與網路,帶來深度報導。為清華大學與民眾生活搭起橋樑,讓全球華人聽見台灣教育、人才培育與學術研究的卓越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