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井然有序的工作中,你是否每天規畫行程,按部就班完成所有任務?但是,你確定所有事都在控制之中嗎?還是,每天總有些出乎意料的事情,讓你驚喜,或讓你煩心呢?

《哥本哈根》是英國劇作家弗萊恩的劇場作品,曾於紐約百老匯演出,BBC更將它拍成電影。它描述1941年波耳與海森堡兩位物理大師的會面,劇作家閱讀了他們的傳記後,透過這場會面重新詮釋「測不準」的意義。為什麼?因為「測不準原理」跟兩位科學家的研究生涯密不可分,而兩人的故事也充滿了人生不可預料的戲劇性。

1924年,海森堡前往哥本哈根師事波耳,專攻量子力學,並且成為波耳的助手,當時波耳已經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的肯定。海森堡在哥本哈根大學深入研究波耳的氫原子模型,不久之後,相繼發表「矩陣力學」與「測不準原理」,在物理學與哲學領域都造成震撼。

在海森堡提出「測不準原理」之前,牛頓力學認為我們可以同時精準測定物體的位置與動量,並依據測定結果準確地預測,由於能夠精準預測未來,也意味著物體運動是能受控制的。然而,海森堡發現在量子力學的世界中,像電子這種微觀粒子的位置與動量,是無法同時精準測定的。若要掌握粒子的精確位置,就必須用波長更短的光來照射,然而波長愈短愈會影響到粒子的動量,總是顧此失彼。最後,我們只能計算粒子出現在某地的機率有多少,量子力學的「哥本哈根詮釋」,從此將「機率」引進了物理學,也引發正反雙方的激辯。

波耳與海森堡在科學立場上一致,人生的抉擇卻截然不同。1932年,諾貝爾物理獎頒給了海森堡,這正是納粹崛起的前夕,海森堡留在德國繼續為納粹工作,但波耳所在的丹麥卻是被納粹攻佔的一方。海森堡加入納粹,為希特勒研發原子彈技術而受到物理學界撻伐,其中也包括了他的恩師波耳。

1941年,海森堡重返哥本哈根大學拜訪波耳,會面結束時,海森堡體認到,他們的師生情誼已經恩斷義絕。如同《哥本哈根》劇中波耳夫人的疑問:「海森堡來哥本哈根做什麼?」現實中,海森堡的拜訪目的仍是世紀之謎。海森堡說:「沒人能瞭解我來哥本哈根的理由,我向波耳夫婦解釋過、接受審訊,也向記者說過,但我解釋得愈多愈深,反而愈弄不清楚。」

《哥本哈根》的導演布萊克默別出心裁地運用舞臺設計,讓海森堡、波耳夫婦三人在橢圓型舞臺的中央遊蕩,觀眾可以從各個角度居高臨下,如同觀測微小粒子一樣觀賞這場演出。

「上帝不擲骰子!」這是愛因斯坦對波耳、海森堡與哥本哈根詮釋的回應,但這還沒結束,請看波耳的反駁:「愛因斯坦,別指揮上帝該怎麼做!」霍金更說:「上帝不但擲骰子,而且還擲到我們看不見的地方去!」

從物理學到哲學,再到日常生活,在必然規律中充斥著神秘的隨機性。看似相悖,卻又完美地運作著。不僅是量子力學如此,我們居住的世界亦然。《黑天鵝效應》作者塔雷伯告訴我們,人們往往忽略罕見的離群值,因為就過去經驗累積,我們相信這個離群值只是非常少數的例外。黑天鵝就是個例子,在人們還沒見過黑天鵝之前,根據經驗與統計,肯定會作出「所有天鵝都是白色」的結論。然而,史無前例、無法預期的事件其實不斷在發生,影響也都十分重大。

回到一百年前,誰能預料積體電路、網際網路、無線寬頻、智慧型手機、電動車、無人車⋯⋯這麼多先進科技會在二十世紀末、二十一世紀初接連爆炸性地出現,甚至融入生活場景呢?而在今年過六十大壽的IC積體電路,不但不顯龍鍾老態,還活力十足,透過AI、物聯網、區塊鏈、工業4.0…帶給人類更多的驚奇。

好奇心,讓知識更有趣。一起來欣賞本週為您推薦的精彩節目~

400元早餐寫IC傳奇—史欽泰院長專訪

1976年,台灣派員到美國RCA公司接受訓練,進行IC積體電路的技術移轉,寫下一頁傳奇。這項攸關國家命脈的計畫,竟是從一場早餐會開始?

當初台灣派出的四十幾位先鋒,有何條件?這群人後來為何能成為產業龍頭?

技術「移轉」為何成功,甚至讓台灣發展自有技術?美國RCA如何肯教呢?我們掌握了哪些關鍵契機?

工研院前院長史欽泰,是這段歷史的見證人,在RCA的技術移轉任務中,負責帶隊學習IC製造。但台灣IC產業的成功,不只是因為技術移轉的策略正確,聯電、台積電、世界先進等公司陸續成立,都與工研院息息相關。工研院的體制為什麼大大有助於IC產業發展,甚至成為國際專家取經的對象?到了近年,又有何轉變、轉型,放眼未來,讓工研院繼續為台灣開創新的機會?

IC誕生六十年,請聽史欽泰暢談台灣走過的IC產業開創時代!

從台灣「新五缺」和教育積弊,看兩岸與國際競爭

來台陸生的用功程度已經在下降,為什麼?
我們頂尖人才的資質,與歐美、大陸相比如何?
能否在技術上有所成就,除了資質,還有哪些關鍵的因素?
台灣是否有人找對了路,認真做出具體的成果?存在哪些案例?

除了回答這些問題,看見台灣的優勢外,也不能忘記,我們確實有明顯落後的地方。不是跟別人比,而是攸關下一代能否活下去!

什麼樣的錯誤,讓台灣某科大畢業生連工友都當不成?或者讓某偏遠高中最好的學生,連半導體作業員的「保障名額」都考不進?少子化之下,人力是愈來愈重要的資源,而我們的教育,卻讓英文、數學完全跟不上產業需求,甚至字母都寫不全的社會新鮮人不斷出現。台灣缺了什麼?要怎麼救?

請聽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暨南大學前校長李家同,與主持人沈春華,和您一起聚焦台灣!

科技怎麼幫農業升級?

面對愈演愈烈的氣候變遷和糧食危機,傳統農業亟需提升管理效率和科技應用能力。

七年前創立的「宸訊科技」,是國內少數主打農業客戶需求的資訊服務商, 開發的「生產專區農場經營雲端服務」建立上千萬筆農場環境履歷資料庫,不但努力整合散落於各部會的政府Open Data ,還協助農企業提升品質管理和單位產值,成功打入連鎖通路供應體系。

《氣候戰役在台灣》邀請宸訊科技總經理徐承原先生,分享這些年來協助台灣農業擺脫悲情宿命的點點滴滴,歡迎收聽!

「台積電青年築夢計畫」自 2016 年舉辦第一屆,獲得桃竹苗地區大專院校熱烈迴響,兩年來也扶持許多優秀的團隊再各大領域發光發熱。

今年的主題「USAGE 100%」旨為解決社會上資源浪費的亂象。因此除了去年四大類別的公開組外,更特別增設專題組,希望透過同學們的巧思,從源頭解決資源問題。

消滅浪費-用到百分百!剩食、舊衣瀑布,都是典型的「浪費」議題。提倡從源頭降低「浪費」的可能性,讓所有物品發揮最大使用效益。

徵件辦法

 

二十年前的台灣,人民充滿活力與信心,社會充滿正向的力量。企業年年加薪,國民所得年年攀升,大家對未來的發展前景都有無限的期待與盼望。台灣的快速發展,被稱為「台灣奇蹟」,世人將台灣與韓國、新加坡、香港並稱為「亞洲四小龍」。

二十年過後,這兩個名稱卻已經不再響亮。台灣各方面的發展,出現了明顯的停頓與斷裂,而大陸經濟卻在同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快速成長,兩岸在社會、經濟、貿易、科技、文化、教育各方面的競合關係,也產生了巨大的改變。大陸在國際的影響力日增,相對擠壓了台灣的發展空間與國際地位。

面對台灣未來發展的困境,大家都很著急,感到相當憂心。台灣在許多方面的優勢與競爭力已經逐漸流失,如何群策群力,再創榮景?

IC之音《台灣的明天.明天的台灣》節目,在二〇一五年完整播出五十二集,每季一個主題,分別為「教育與人才培育」、「少子化」、「能源與環境」及「科技產業」。

二〇一六年繼續探討四個主題,分別為「基礎產業的轉型與升級」、「服務業與文化創意產業」、「公共建設」及「國土規劃」。將節目內容直接以對談形式呈現,也分成兩冊,由遠流出版公司出版。

邀請大家一起來閱讀《台灣的明天》,為台灣美好的明天努力,讓台灣能持續發展,提升國際競爭力,邁向先進文明的社會。

前往購書

台積電中毒掀資安警覺,企業該注意的資安趨勢為何?

台灣科技業近期重大資安事件,就是台積電爆發病毒感染,造成機台無法運作,影響營收高達78億元,這起事件再度掀起大家對於資安議題的討論,事實上隨著人類社會進入到虛實整合的世界,越來越多駭客資安攻擊都是我們無法忽視的,現在資安趨勢往哪個方向發展?有哪些是我們必須要注意的呢?今天為您邀請到一位知名白帽駭客,為台灣早期(2003年)資安與駭客組織成員,現為全球技術領導者高階社群 TGO 鯤鵬會台北分會發起人暨會長王志清先生

請見\IC焦點觀察

走出脊髓損傷之痛,為友善土地盡心力

彭武國與陳國芬雖然因車禍而行動不便,但他們不沉溺於悲傷,在「桃園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與交大校友黃河明董事長創立的「新生命資訊服務公司」等機構的支持鼓勵下,他們來到職場、重返學校,如今還成立「胖烏龜文創市集」,致力於幫助臺灣以友善土地方式栽種的小農們,成為有機農產品的交流平台,希望本集節目,可以喚醒人們對土地環境的重視,更期待能協助其他傷友走出生理與心理的傷痛,走入人群、迎向陽光!

請聽愛上新竹

教養孩子的藝術

著名的實驗「先別急著吃棉花糖」,提到當孩子可以自我控制、延遲享樂,就表示這個孩子在未來會有比較好的成就,但最近有一則新的實驗,在分析變因時發現,這和孩子的社經環境有關係,像是比較經濟條件較差的孩子沒錢吃糖,因此看到糖就會很想吃,反之,若是經濟條件好的孩子,會覺得糖果不稀奇。所以,洪蘭希望孩子在成長過程裡面,我們都可以滿足他們的需求,不要太過度的剝奪孩子享受的權利,像是沒糖吃的孩子,別人只要一顆糖,就可以把他騙到。

請聽講理就好


IC之音由衷感謝您的支持,如果您喜歡這期電子報內容,您可點此「訂閱電子報」,也竭誠歡迎您分享本頁網址給所有親朋好友們,讓更多人聽見我們的節目,使知識傳得更遠,滿足更多好奇心。您有任何問題或指教,也可透過電子郵件 [email protected] 與我們聯絡。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