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有什麼是你很想做的事?」答:「我覺得還好。」

許多朋友對年輕人感到憂心忡忡,擔心下一代沒有競爭力、不夠努力,一代不如一代。 但是父母真的了解年輕人嗎?父母為孩子做的選擇,一定是最好的選擇嗎?

這個問題或許沒有正確答案,但我們應該勇敢面對「無動力世代」正在侵蝕台灣未來這個事實,盡可能找到解決方法。因為在少子化衝擊之下,台灣社會卻充滿為了唸大學而唸大學的學生,他們不了解自己的志趣,不敢追求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對社會問題沒有深刻的認識,對自己也缺乏信心。這些人將要支撐起台灣的未來,怎麼不令人擔心?

然而,問題是出在年輕人身上嗎?葉丙成認為這是整個教育結構造成的結果,而父母只為追求升學成績的教育態度,則是助長「無動力世代」沉淪的最大幫兇。您認同嗎?

請聽沈春華與葉丙成的對談,也歡迎您在節目網站留下您的想法,與我們一同關心台灣未來競爭力。

 

閱讀更多

在孤獨中尋求卓越—鈺創董事長盧超群專訪上集

盧超群本來在美國相當有成就,為何回到台灣?

IBM放牛吃草的作法,DRAM之父給盧超群吃閉門羹,如何刺激他更加奮起?這段經歷對於他後來在台灣創業,開創半導體產業的新局面,又有哪些影響?一起來聽鈺創董事長盧超群投身台灣半導體產業,這場波瀾壯闊的旅程!

半導體的研究與研發到了一個境界,專家常常會把半導體能做的事,與人類天賦的能力類比。最常被類比的是腦,現在AI人工智慧正當紅,但延伸出去,為何鈺創著眼在視覺,甚至3D?這些半導體技術為何「比小不比大」,感覺跟「運算力愈來愈強大」的發展概念相反?上述技術如何為AI鋪路?

摩爾定律的微縮製程接近尾聲,怎麼辦?盧董事長提出下一步成長方向,從異質整合進而想像「普世智慧」的實現,他挑戰年輕人積極克服未來的困難,認為安逸就沒有創新。盧超群更大膽宣稱,半導體至少還有榮景30年,他的信心何來?您不能錯過本集精彩內容!

迎向半導體偉大挑戰—鈺創董事長盧超群專訪下集

什麼是「類摩爾定律」?何謂矽半導體4.0?細菌也有智慧?其中為何有半導體技術介入的空間?

仿人腦的智慧,從價值判斷進到情感判斷;以半導體、AI為基礎,想像「普世智慧」的實現。這個夢會太大嗎?

本集盧超群董事長描繪了從半導體到生命的恢弘創意空間,當人類的DNA工程應用到細菌上,可以跟豬隻胃裡的細胞溝通,或許已經讓我們看到機器與生物智慧整合的一線曙光。

然而,人類對這個領域的了解程度,用半導體發展來比喻,或許還像是電晶體尚未發明的年代!台灣產業要如何走到那一天?從台積電成功的晶圓製造商業模式出發,產、官、學、研應該投入多少資源到創新與冒險?又要留多少力氣,穩穩地賺取眼前看得到的營收?

創新有多重要?以美中貿易戰為例,盧董事長強調,不能靠別人受挫使自己壯大,而是要看自己有哪些創造發明,是不可或缺的?但他也不忘歸結到公司對股東的責任,在創新、長線與短期獲利間取得平衡,非常困難,卻也值得為之奮鬥!

著眼台灣半導體未來佈局,請聽鈺創董事長盧超群,分享下一世代IC科技的偉大挑戰!

脊髓損傷的重建訓練

從民國七十年代開始,一群脊髓損傷族群發起了自覺運動,短短幾年內,先後成立聯誼會、全國性協會及全省廿一縣市協會,關心並服務各地脊髓損傷患者及其家庭,得到許多患者及社會大眾的肯定。

然而在服務的過程中,發現患者在社會重建的過程中,缺少了一個可以提供自我照顧、社會適應、職業訓練及就業的場所,桃潛中心在眾人的期盼下成立,成為全國唯一提供脊髓損傷者重建訓練的專業機構。患友們在中心可以自由的學習,並參與專業的訓練課程開發潛能,得到生理、心理及社會性的重建。

節目邀訪本身也是傷友,投入身障者服務工作三十年的桃潛中心林進興董事長,以及中心兩位畢業學員分享,歡迎收聽。

米羅四重奏與希納斯特拉

亞伯特‧希納斯特拉是20世紀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關於他的音樂,最合適的解釋就是引用作曲家本人的說法,他如此詩意地講述他的靈感來源。關於第一號四重奏:它包含了彭巴草原音樂的節奏和旋律的動機。每當我穿越彭巴草原或在那裡度過一個季節時,我的思緒就會被不同的,和不斷變化的印象所吸引,它是快樂的或憂鬱的,充滿了興奮或平靜的,這些可能是在一天裡,由彭巴草原無限的巨大變化,和變化的面向產生的。

在第一和第二樂章,描繪了火熱的高盧人,展現他們在馬背上的實力,緩慢的樂章是對星夜的描繪。希納斯特拉在第一號四重奏中,構築一段對於他心愛的彭巴草原,以及它們豐富文化的虛擬之旅。

他的第三號四重奏,希納斯特拉從荀貝格的想法中汲取靈感,將一位歌手融入整個作品中。第三號四重奏從三位詩人的作品得到啟發,談的是愛情和戰爭的主題。這部作品有五個樂章,四個樂章用到女高音,它是我們這個時代最有力的,和最動人的室內樂作品之一。

最低的水果摘完,接下來呢?

網路燦爛發展 20 多年,培育出 Google、Facebook、蘋果、亞馬遜等科技巨擘。然而高速成長期結束,平台紛紛變得更加封閉、僵硬。原因不是市場飽和了 — 恰恰相反 — 矽谷創投 Benedict Evans 主張,是「最低的水果摘完了」。網路邁向下一個 20 年,企業必須攀採更高的水果,需要不同的能力,但也會得到更甜美的回報。

請聽科技島讀

從流感看公共衛生與情緒

近來許多人因為流感而困擾。生病了,會有什麼情緒呢?

有人說,已經頭暈腦漲了,沒感覺到情緒;有人感覺懊惱,開始思考是不是因為長期壓力讓免疫系統變得不好而無法抵抗流感?

構成情緒的要素,有認知層面、有生理層面,還有行為傾向。因此如果要調節情緒,或者瞭解情緒從何而來,得從這幾個要素著手。間接的我們也可以改變我們的感覺跟當時的情緒。

請聽心理學不學

大臺北當代藝術雙年展:台藝大校長陳志誠專訪

「第二屆大臺北當代藝術雙年展-超日常 Daily﹢」以小說家駱以軍在地書寫的作品《翻牆者》為起點,邀請參展藝術家加以閱讀、回應,打開一種介於作品、文本以及展場之間的多層次對話關係。

「超日常」共有來自法國、美國、盧森堡、奧地利、日本與臺灣共超過二十組藝術家。

請聽藝術ABC


IC之音由衷感謝您的支持,如果您喜歡這期電子報內容,您可點此「訂閱電子報」,也竭誠歡迎您分享本頁網址給所有親朋好友們,讓更多人聽見我們的節目,使知識傳得更遠,滿足更多好奇心。您有任何問題或指教,也可透過電子郵件 [email protected] 與我們聯絡。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