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tify是當今串流音樂的王者。這家來自瑞典的公司已經擁有數千萬的付費訂戶,更不用說還有更多的免費用戶,而其中有一半的用戶是透過Apple的iOS系統使用Spotify的手機應用程式。不過,最近Spotify與Apple之間發生一些爭執,使串流音樂的商業競爭再次浮上枱面。

讓我們把時間往前推到Sony的盛田昭夫創造隨身聽風潮開始,這項巧妙的發明讓1980年代的青少年能夠輕鬆地將音樂帶著走。隨後1990年代的MD、2000年代的MP3,漸漸將存放在磁帶上的類比聲音轉成數位化的檔案,而Apple的iPod也就是在這時候與iTunes數位音樂商店搭配攻占隨身聽的市場,直到2010年Sony Walkman正式宣布停產。

Sony曾經是音樂產業的王者,因此當iTunes改變遊戲規則的時候,Sony還是期待自己能成為數位音樂的領導品牌。於是在iTunes推出的第二年,Sony也推出自己的數位商店SonyConnect,但可惜未能成功。

賈伯斯讓聽音樂變得更簡單,然而他只是將音樂商店移到iTunes上面,而不是提供一個付費串流平台,但是到了2015年,Apple卻打破以往的堅持,推出了它的付費音樂串流平台Apple Music,才短短四個月內,它就累積了1500萬以上的用戶,其中有650萬是付費用戶。

換句話說,Apple原本對使用iOS系統的APP收取30%的營業收入其實無可厚非,但是當Apple與Spotify採取了相同的商業模式,由於Spotify的APP仰賴iOS系統運作,於是就與Apple直營的Apple Music形成不公平的競爭關係,甚至有傳聞說Apple還向唱片公司施壓,意圖壟斷音樂串流平台市場。Spotify在這樣的壓力之下,一方面得要設法與唱片公司繼續打好關係,支付龐大的版權費以確保著作權益,而另一方面還得考慮是否向付費使用者要求更高的訂閱費用,不免有些左右為難。

最近,Spotify在網站上列出Apple的「五大罪狀」,Apple隨後強力反擊「沒有App Store,哪有Spotify?」喧囂之餘,Amazon Music、 Youtube Music也已開始積極布局,看來在Sony、Apple、Spotify之後,數位音樂市場的競爭還會有更加複雜的發展。

好奇心,讓知識更有趣。以下是本週為您精選的節目內容~

台灣人不讀書?閱讀寒冬或春燕已來

台灣人不讀書?聯合報「願景工程」進行民眾閱讀行為調查發現,如果談「書籍閱讀」,四成的人過去一年沒有讀任何一本書。即使納入紙本、數位閱讀,還加上雜誌與漫畫,還是有21%的民眾,過去一年沒有閱讀。然而在此同時,電子閱讀好像卻在成長?真的嗎?從大數據看台灣人的電子閱讀,或稱數位閱讀的行為,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呢?

《春風華語.聚焦台灣》本週邀請電子閱讀平台readmoo執行長龐文真,從全球最多筆的繁體中文電子閱讀資料分析,談台灣人的相關使用經驗。電子閱讀會傷眼嗎?如何克服?單就影響眼睛視力的角度,電子閱讀跟紙本比,都還可能有些優勢?怎麼可能?

台灣人真的不讀書?男性跟女性比起來如何?究竟是閱讀寒冬、還是春燕已來?紙本與電子閱讀有何差異?

網路上的「碎片化」文章閱讀,沒有被算在所謂「書籍閱讀」來統計,這些閱讀行為,真的淺碟而價值不高嗎?其實,從數據分析可以看出一個並不意外的答案:就算是讀整本的電子書,閱讀行為也早就「碎片化」了!如何解讀?請聽龐執行長與沈春華的對談!

能源轉型人才夯,電網學校瞄準新世代

再生能源運用趨勢和未來用電成長管理已成為傳統電力系統的新考驗,今年二月工研院整合產官學的學習資源成立「電網學校」,扛起培養人才的重責,電網運作需要什麼樣的人才呢?其實未來就業需求從電力系統、資通訊和能源系統通通在列!

這集節目的特別來賓邀請到「電網學校」重要推手:工研院產業學院執行長周怡君、綠能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王人謙,他們分享了人才培養的趨勢之外,「電網學校」招生對象象除提供在職人士進修管道外,企業界也募集了上百萬的獎學金,吸引大專校院學生的關注。

語言和網路暴力

一部名為《不管媽媽多麼討厭我》的電影,以「兒虐」為主題,並更深一層探究母親為何忍心對小男孩施暴。片中母親面對不幸的婚姻,她唯一的發洩管道就是對兒子泰司各種打罵,不僅拿球拍狠揍,甚至將熱騰騰的湯直接潑在孩子頭上,還殘忍地對孩子說出「你是豬!」「要是沒生下你就好了!」作者歌川泰司說,要拯救受虐的孩子,也要拯救痛苦的母親,「希望這部電影能為孩子們,以及曾在童年受過傷的大人帶來一些安慰」,但我仍很難對母親的行為釋懷,因為語言暴力傷人程度不是編劇所能主宰。

語言暴力,就是使用謾罵、詆毀、蔑視、嘲笑等侮辱歧視性的語言,致使他人的精神上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損害,從表面上看,語言暴力比體罰顯得文明,但從某種程度上講,傷害可能還有過之而無不及。

另一部連續劇《3年A班 從現在起大家都是人質》-「言語有時候會變成兇器,它跟刀子無法比較,會更深、更尖銳的刺傷你的心。」這是訴求重點,更看見了假訊息和網路霸凌的可怕。一名女學生是傑出的游泳健將,因為一段刻意變造的假視頻,造成網路留言流竄、人人側目、甚至最好的朋友都躲避她,最後絕望到選擇自殺。班導師在十天時間裡,讓每一名學生深刻醒悟自己不自覺中扮演了多麼可怕的角色。

網路霸凌又稱網路暴力,是指一種在網路上發生的霸凌事件,是網路世代的新興產物。由於它匿名的特性,使得使用者往往不用表明身分,僅靠一個名稱,即通行整個網路,在黑暗中製造傷害。

莫札特與史特拉汶斯基

莫札特和史特拉汶斯基,這樣的設定,乍看之下似乎是很有爭議的場景,然而,史特拉汶斯基和莫札特的音樂有許多相似之處。兩位作曲家都有至高無上的工藝,寫作的效率很高,只使用必需的素材來實現他們的音樂目標。他們的音樂雖然有時很複雜,但總是透明且具平衡感,同時兩位作曲家都有敏銳的幽默感,喜歡用驚喜來激發聽眾。例如,在這個節目中的在莫札特,我們將聽到的作品被稱為《不和諧》的弦樂四重奏,就在18世紀震驚了聽眾。在這部四重奏開始不久後就發生了不和諧的聲音,當時的專家認為這是音樂家演奏了錯誤的音符,以此來說服自己。而史特拉汶斯基的《嬉遊曲》,則選擇了小提琴和鍵盤樂器二重奏,這種靈巧的組合,這也是莫札特達到創作第一個高峰的音樂型態。

先天與後天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心理學家們從1983年開始,進行了一項雙胞胎實驗。他們找到了56對的同卵雙胞胎,其中一半出生後在不同環境長大,另一半則是在相同環境與家庭裡成長。

這些雙胞胎經過心理學家們50個小時的資料蒐集、測試,從生理、心理各層面分析先天與後天是否有顯著的影響。研究發現,先天基因對人的影響相當大。似乎推翻了一般人所認為的,後天的環境因素可以改變先天的限制…

請聽理學不學

失去心智的神經科學家

洪蘭老師每個月推薦一本好書;這個月推薦的是《The Neuroscientist who lost her mind 》失去心智的神經科學家。

作者是一位罹患了癌症的神經科學家,雖然癌細胞轉移到腦部,但是同時也是三鐵運動選手的她,卻用無比堅韌的意志力與毅力,積極接受治療、並且一邊進行三鐵運動的訓練及賽事。洪蘭老師鼓勵大家,不要被疾病打倒,要積極的面對並且努力活出生命的精彩!

請聽講理就好

曼聲返鄉

本集節目邀訪一個新竹的「音樂世家」--潘世洵、潘世衡兩兄弟,以及潘世洵的同窗、現在的太太何宛茹,他們三人都曾就讀於竹中音樂班,這個以「五育並重」聞名的學校,成為他們鍾情於音樂-特別是室內樂-的起點,到底室內樂有什麼樣的魅力,讓他們如此難以忘情呢?

請聽愛上新竹

 


IC之音由衷感謝您的支持,如果您喜歡這期電子報內容,您可點此「訂閱電子報」,也竭誠歡迎您分享本頁網址給所有親朋好友們,讓更多人聽見我們的節目,使知識傳得更遠,滿足更多好奇心。您有任何問題或指教,也可透過電子郵件 [email protected] 與我們聯絡。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