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在你的學習過程中,是不是也曾有「訪談」的專業訓練?訪談其實無所不在,但如何引發對方的回答興趣,在回應中找出更進一步的問題,甚至讓訪談對象產生某些反思,這是需要學習的。

已經有愈來愈多人理解到,熟練訪談技巧有利於工作績效,特別是能夠領導團隊判斷問題,找出解決方法,促進合作。換句話說,提問能力是主管領導部屬的成功關鍵;真正解決問題的並不是答案本身,而是提問方式,因為只有好的提問才能得到好的解答。

那麼,要如何開始學習訪談呢?從專業主持人與名家的對談,你將會發現我們是如何架構提問,如何讓受訪來賓侃侃而談,彼此激起璀璨的火花。這期電子報,我們特別選擇了四則訪談節目,話題涵蓋環保、音樂、戲劇、電影,讓您慢慢欣賞。

另外,網站上也特別開闢了《人物專訪》這個區塊,讓您每天都能輕鬆選擇喜愛的話題,學習「訪談」的藝術。心動嗎?現在就試試!

 

前往人物專訪

熱血大叔衝了!用綠能照亮「黑暗部落」

你知道今日的台灣,還有人生活在無電可用的地方嗎?

四年多以來,透過環境法律人協會的引薦,來自台南社區大學的一群熱血大叔主動招募物資,用人力扛著數十公斤的再生能源發電設備,多次跋山涉水到人煙罕見的深山,替許多原住民家戶帶來照明及民生電力。最近這群行動派熱血大叔,又獲得更多民間企業的相助,打算幫助更多的「黑暗部落」,享有使用再生能源的權利。

《氣候戰役在台灣》邀請熱血大叔之一的台南社大研究員吳仁邦先生到節目中,分享這幾年來為偏遠部落實現綠電「自發自用」和「能源民主」夢想的過程點滴,歡迎收聽!

向前行吧,音樂探險家!國家文藝獎得主林強專訪

「OH~再會吧!OH~啥物攏不驚,OH~再會吧!OH~向前行!」相信您對於這段音樂不會陌生,這就是在90年代初期開創台語搖滾新格局的創作歌手林強,著名的代表作「向前行」!

曾經是叱吒風雲的暢銷歌手,但他不因此自滿,總是以謙遜勤學的態度,向各多樣深廣的藝術領域探索:電子音樂、電影配樂、道家思想、古樂……他充滿前衛與開創性的音樂語言,讓他屢獲大獎,甚至榮獲2018年國家文藝獎肯定,然而學海無涯,林強仍在浩瀚未知、壯麗偉大的音樂航道上,向前行!

本集節目,非常榮幸邀請到林強老師,暢談踏上音樂之路的緣由、娛樂圈走一遭的心情告白,以及與侯孝賢、賈樟柯等國際名導合作的幕後精彩故事,精彩的內容千萬別錯過!

如何賣一齣戲?資深藝文行銷楊佩芬專訪

「沒有觀眾即沒有舞台」,透過作品與觀眾互相溝通交流的過程,便是表演藝術存在的價值。然而,對表演藝術團隊來說,要如何找到觀眾呢?

對表演藝術而言,行銷不只是促成交易,更是幫助表演者與觀眾進行溝通,將藝術家與其欲傳達的訊息盡可能地呈現給最多的觀眾。但現實的情況是,國內表演團隊因為經費拮据,行銷預算與人力有限等因素,行銷成為國內表演團隊經營中,最為艱困的一環。

如何舉一反三、靈活應用不同的行銷技巧賣一齣戲呢?本集與下集節目專訪資深藝文行銷楊佩芬,分享表演藝術行銷的眉眉角角。

繼續收聽下集

用音樂建立一個家回憶周藍萍

連續兩集專訪周揚明女士,就是音樂家周藍萍的女公子。請看主持人的真情告白:

自幼就對作曲家周藍萍的作品很感興趣。畢竟《梁山伯與祝英台》是兒時的啟蒙電影,沒電影看時總會聽它「含對白的」完整電影原聲唱片,再自行添上各種想像;周先生的音樂,搭配著人物、情節、唱詞、故事起伏,環環相扣,寸寸交織,綴成一整幅華文世界裡運用音樂、運用歌唱來敘事抒情的最佳典範。

投身電影研究後,因緣際會寫了《我愛黃梅調》,行文之間,不知不覺運用自己喜愛的百老匯經典音樂劇「詞曲交融、整合美學」藝術心法,來檢視一部部的黃梅調電影,驚覺有好多我們深愛的作品,居然跨越了時空羈絆和文化隔闔,彼此遙相呼應。原來,推到最終點,那個「無動不舞,無聲不歌」的美妙境界,竟是所有音樂戲劇工作者,意在追求的桃源仙境。

在創作的領域裡,周藍萍在台十年,在港十年,台灣電影篳路藍縷的草創時期,有他的心血結晶,而港台輝映、往來頻繁的那段歲月,更有他絕美的音樂和歌曲。電影之外,還有廣播、舞台劇、流行歌曲,甚至商用音樂……他原是演員出身,能歌,能舞,寫起電影歌曲——尤其是連篇歌唱電影,無論旋律抑或配器、編曲,跌宕起伏,總能搔著戲肉之癢處,天王大導演李翰祥對周先生的作品更曾大表贊賞:「周藍萍怎麼寫我就怎麼拍!」

1971年周先生猝逝於香港,夫人拋下一切,攜子女返台定居。其後近40年,除音樂版權之洽商與費用綜理,幾乎絕緣影劇界,不唱舊歌,不談周曲,直到2011年。彼時國家電影資料館(國家電影中心前身)承辦「歌聲舞影慶百年」華語歌唱片影展,精選多部周先生作品,喚醒諸多故人故事,女公子周揚明於是挺身而出,重新尋訪父親的創作足跡。從中廣舊人舊事開始,旁及四海唱片公司的劃時代錄音作品,進而渡海遠征,重回香港,踏入即將拆除的邵氏片場,在春雨霏霏的淒寒傍晚步上殘樓,自成串的大小鑰匙裡一一嘗試,試到那唯一的正確關鍵,打開塵封幾十年的邵氏錄音間……

繼續收聽下集

觀光發展,美食不可缺!
飲食名作家焦桐談美食觀光

夜市中的攤位「同質性」太高,恐將走向沒落!

城鄉產業,觀光不可少;觀光發展,美食不可缺!從台北「全球最大夜市計畫」到高雄的愛河、愛情美食鏈,飲食名作家焦桐,對台灣的美食帶動觀光樂觀看待,也有許多想像與建議。但歸結到成敗的關鍵,還要回到城市美食行銷一項共通的重點……

什麼是白湯豬腳?全台灣最美味的白湯豬腳在何處?焦桐心目中的私房美食據點有哪些?台北美食密度最高的一條巷子在哪裡?高雄被忽視太久了!近期成為新聞焦點的高雄,美食觀光可以往哪些方向發展?當地三大菜系又是什麼?

不僅夜市,還有早市,台灣美食觀光多采多姿!今年年節,聽焦桐帶您從北到南聽美食,還有焦桐的私房景點與年夜飯菜單。歡迎收聽!

請聽春風華語.聚焦台灣

年輕時期的貝多芬與孟德爾頌

1792年貝多芬到維也納的時候才22歲,他必須在海頓與莫札特所主導的這個城市裡,多方的證明自己的能力。貝多芬的管樂與鋼琴的五重奏,以莫札特1784年寫的降E大調五重奏為範本。1796年,貝多芬在布拉格的時候聽到這部作品演出,於是在同一年也寫了一部五重奏。儘管這是一部年輕時期的作品,但在莫札特的五重奏之外,它確實是管樂室內樂作品的寶藏之一。而孟德爾頌第一次到英國旅行,是1829年他20歲的時候。首度拜訪的果實之一,就是在1829年九月,孟德爾頌寫了降E大調四重奏,作品12號。

請聽林肯中心室內樂之聲

愛的書庫,分享共讀的喜悅

921地震,重災區南投縣一群中小學老師,為了教學現場的需要,有了共讀分享的計畫。在實現計畫的過程中,他們發現架設網站,分享教學,圖書資源等,都需要經費支持,於是尋求企業的幫助,獲得美律實業廖祿立董事長的贊助。因緣際會下,一封轉寄推廣共讀的郵件被台大教授,也是921震災重建基金會執行長謝志誠教授看到,於是謝教授主動聯繫這群老師,之後合作規劃「愛的書庫」,循環分享機制,透過共讀,幫助孩子心靈成長,接觸學校課本以外的多元教材。

至今,「愛的書庫」邁向一鄉鎮一書庫的目標,在國內已經設置了298座書庫,於美國南加州也設置一座海外書庫,累計超過五千多萬閱讀人次。請聽財團法人台灣閱讀文化基金會林欣怡秘書長,以及新竹市三民國小石明玉老師的分享。

請聽NPO傳愛列車


IC之音由衷感謝您的支持,如果您喜歡這期電子報內容,您可點此「訂閱電子報」,也竭誠歡迎您分享本頁網址給所有親朋好友們,讓更多人聽見我們的節目,使知識傳得更遠,滿足更多好奇心。您有任何問題或指教,也可透過電子郵件 [email protected] 與我們聯絡。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