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單集介紹

立即行動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執行長吳碧霜:「過了一個年,現在已經是初四了,大家冰箱裡的食物,是不是即將快要吃完了呢?如果還沒食用完的話,請記得今天的節目內容,我們未來採購食材的時候,盡量提前列好清單,進行計畫性採購,讓我們的食物不要成為廚餘。」

島嶼報告

環保署統計,我國2019年每人平均CO2排放量為10.77公噸,全球排名第19位,但台灣也被世界銀行列為面對極端氣候下脆弱度最高的國家之一。面對氣候變遷,我們除了學會適應,也需要調整既有的生活方式,若能在生活中培養惜食的好習慣,將有助降低因食物浪費而產生的碳排放。

今天是大年初四,您家除夕的年夜飯,是否反覆熱了又熱但還沒吃完?抑或已經當成廚餘處理了?

環保署保守估計,台灣平均每人一年的廚餘量約為96公斤,這樣的廚餘量和歐美並列,都是浪費大國。雖然台灣有廚餘回收政策,但近年廚餘回收率皆不到一成,比例更逐年下滑;回收廚餘只有一部分送到養豬業、一部分堆肥,剩下全進了垃圾處理廠。

除了最末端的廚餘,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執行長吳碧霜指出,其實從食物的生產、運輸到消費,各環節都有可能造成食物的浪費。食物的損耗最早出現在生產環節,例如遭遇天災、病蟲害等問題,也可能因處理、儲存不當造成耗損。接著在運輸過程,也可能在儲存、裝卸及運輸的過程導致碰撞耗損,或因為產品超過了保存期限造成浪費。

食物來到通路終端後,也會有不少即期食品、外觀不佳但品質正常的「格外品」遭報廢,造成食物浪費。因此吳碧霜執行長呼籲,我們要在腦中植入新觀念,愛用格外品、支持即期品,讓惜食變成一種習慣。

吳碧霜執行長建議,我們在消費端要減少剩食,就要先從日常的食材採買下手。在出門採買食材之前,最好先確認好冰箱裡有哪些剩餘食材,並規劃要製作的料理,就可以列好購買清單。這麼做可以避免買了太多食物或重複購買,最後在冰箱擺到忘掉、壞掉。

此外,全食物料理法也可以減少廚餘。若確定是有機或友善生產的蔬菜,我們可以透過醃製將較硬或辛辣的外皮,變得可口;口感比較硬的梗或菜心,可以切片後切成細絲拌炒,或是將蔬菜外葉、外皮熬成高湯,都是可以減少廚餘的方法。

本集節目前進台北市水源市場的蔬果攤位,請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的執行長吳碧霜說明如何讓家庭餐桌變得低碳、減少浪費。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