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單集介紹

立即行動

台灣河溪網協會理事長、台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副教授廖桂賢:「希望大家有空時能拜訪自家附近的河川,即便河川有很高大的堤防阻隔,也可以試著看看能不能穿越堤防,接近她、觀察她、看她長成什麼樣子。如果她的模樣是所謂的『雜草叢生』,您可以思考看看這樣的狀況真的這麼不好嗎?也許蘊藏了許多豐富的動植物在裡面。」

島嶼報告

台灣河溪網協會進行「全國水環境改善計畫金、爛蘋果獎」評選,今(2022)年邁入第四屆。與歷屆結果相較,本屆生態功能與社會功能的平均分數皆有顯著提升,其中,生態功能從2021年-0.48分上升至5.99分,社會功能亦從5.88分上升到12.09分。但因為此二面向最高總分為30分,代表仍有精進空間。

面對氣候變遷的挑戰,兼顧防洪、水資源及水環境等需求,政府於2017年核定「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其中在「水與環境」項目編列了280億元的預算,規劃推動結合生態保育、水質改善及周邊地景之水環境改善,營造親水空間。

這個立意良善的政策,執行成果如何呢?

為了回答上述問題,台灣河溪網協會(以下簡稱河溪網)發起「全國水環境改善計畫金、爛蘋果獎」評選活動,今(2022)年為第四屆。河溪網理事長、台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副教授廖桂賢指出,本屆針對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之間完工的第三、四批次水環境改善計畫,加上過去因未完工而未納入歷屆評選的案件,再扣除因勘評不易的污水截流、水質淨化場、下水道工程,以及因資料不足或交通問題而無法現勘的計畫,共23件,由公民評審進行現勘評分,選出金蘋果與爛蘋果獎。評分面向包括生態功能(30%)、社會功能(30%)、計畫執行程序(30%)與設計(10%)。

金蘋果獎得主宜蘭縣「蘇澳高灘地水環境改善」,敲除蘇澳溪下游河岸既有的水泥鋪面,增加植生面積、提升親水功能。(照片提供:台灣河溪網協會)

經評分結果排序,最終有三項計畫獲頒金蘋果獎,分別是台中市「東大溪水環境及鄰近區域環境改善」、宜蘭縣「蘇澳高灘地水環境改善」與新竹市「新竹左岸生態環境與棲地改善工程計畫」。此外,河溪網也特別針對分數僅次於金蘋果獎、具啟發性的兩項計畫頒發佳獎以示鼓勵,為新竹市「17 公里沿線景觀改善計畫工程二期─環境再生工程」,與雲林縣「雲林溪水與綠計畫(第二期)」。

榮獲金蘋果獎的新竹市「新竹左岸生態環境與棲地改善工程計畫」,要求維管廠商進行低強度除草,維護頭前溪左岸高灘地的生態棲地功能。(照片提供:台灣河溪網協會)

儘管今年整體計劃表現更為優秀,仍有兩項計畫獲得爛蘋果獎,包括桃園老坑溪工程為了增加休閒空間,以新設河岸串聯步道,但有過度設計之嫌,且施工過程未開放公民參與;台東大武漁港-南迴驛計畫主要工程森林停車場既無關親水,也和森林毫無關係,為今年評選最低分。

金蘋果獎得主台中市「東大溪水環境及鄰近區域環境改善」設置礫間處理場,水質淨化後流入河道,下游植被豐富。(照片提供:台灣河溪網協會)

綜整今年度評選結果,河溪網最後提出以下四個課題,期許政府在「全國水環境改善計畫」上的後續精進,包括:(1)避免無關水環境之景觀休憩工程,將資源花在刀口上;(2)進一步鼓勵各地方政府推動河川復育工作;(3)確保水環境改善成果,對社會大眾傳達正確觀念;(4)再改善資訊公開、公民參與及生態檢核執行面的課題。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關心水岸環境,督促政府把握機會,積極恢復河川生命力。

佳獎得主新竹市「17 公里沿線景觀改善計畫工程二期─環境再生工程」,移除海岸堆置土方的太空包,重新塑造為起伏的沙丘景觀,並設置防風圍籬植栽定砂。(照片提供:台灣河溪網協會)

佳獎得主雲林縣「雲林溪水與綠計畫(第二期)」為少有的溪流開蓋工程,敲除水泥蓋讓流經斗六市區的雲林溪再現,並嘗試恢復半人工水域生態系。(照片提供:台灣河溪網協會)

桃園市「老坑溪幹線排水綠廊環境改善工程」新設步道護岸造成河道束縮、濱溪植被與緩衝帶消失,流路向護岸貼近也有基礎掏刷疑慮。(照片提供:台灣河溪網協會)

台東縣「大武漁港─南迴驛周邊景觀改善工程」計畫本體與水環境改善無關,未提升水環境生態功能也無助親水。(照片提供:台灣河溪網協會)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