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單集介紹

立即行動

水產試驗所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主任謝恆毅:「在這裡呼籲大家『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千萬不要覺得你隨手撿起一個垃圾,好像沒什麼,可是你知道這些垃圾分解之後的塑膠微粒,對魚類的影響有多大,甚至這些塑膠微粒將來還會吸收一些致癌物質回到你的身上,所以你今天撿起了一隻寶特瓶,就是救自己。希望大家一起來!」

島嶼報告

2020至2021年水產試驗所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與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尖山發電廠合作執行「海洋豐育與環境教育紮根工作」計畫,針對澎湖縣湖西鄉不同的社區,配合社區所在的潮間帶或亞潮帶環境條件,選擇適當的底棲性物種如海藻、海草或珊瑚等,以復育方式建構棲地,並結合適當的物種放流,強化當地生態系統韌性。同時對社區進行環境教育,結合公民科學的概念和方法,讓社區民眾開始參與潮間帶環環境監測工作。

你知道什麼是「生態韌性」嗎?

在個人心理層面,韌性指的是面對生命中的挫折、逆境,可以適應、恢復,妥善應對的能力;在企業經營領域,「韌性企業」是指面對外界環境如疫情、市場變化等衝擊,可以保有彈性與適應力,甚至在逆勢中成長的企業。至於生態韌性,便是指生態系統在經歷外界的干擾之後,可以從受創當中迅速復原的能力。

水產試驗所澎湖海洋中心主任謝恆毅指出,以往的生態管理方式是要盡可能防止外界干擾,讓生態保持平衡。但絕大部分的生態系統都有自然與人類活動兩股力量,互相作用影響,因此重點應該是我們要如何透過人為管理,來改善、增加生態系統維持動態平衡的能力,避免生態系統崩潰。

澎湖中心近年便嘗試為澎湖的潮間帶導入韌性管理的概念,與台電尖山發電廠合作執行「海洋豐育與環境教育紮根工作」計畫,透過棲地復育、物種放流、社區參與等三面向的行動,以改善澎湖湖西鄉潮間帶的生態韌性,同時也提升居民的漁業收益,獲得社區極正面評價。

本集節目專訪澎湖中心主任謝恆毅,告訴您如何透過此計畫創造澎湖潮間帶保育新契機,並帶動社區民眾在海域活動與潮間帶管理決策上採取更適當的作為。

傳授社區民眾使用智慧型手機做為公民科學調查工具,有助於民眾了解潮間帶生態變動的情形。(照片提供: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

湖西鄉紅羅社區民眾與湖西國小學生共同參與馬尾藻場的復育,有助於民眾理解棲地改善的效果。(照片提供: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

澎湖中心於澎湖湖西鄉的潭邊村及許家村海域放流水晶鳯凰螺;水晶鳯凰螺為生態系中的碎食者,在能量與物質循環扮演重要的角色。(照片提供: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