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單集介紹

立即行動

農委會林業試驗所六龜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林文智:「呼籲大家到野外的時候能夠養成一個習慣,就是你帶過去的垃圾,要原封不動的把它帶出來。如果行有餘力的話,也鼓勵大家能夠多帶一個垃圾袋,把你看到的鄰近垃圾順便把它拿下來,讓我們野外的生態可以更加完整,也提供給後代一個更好的環境。」

島嶼報告

臺灣杉(Taiwania cryptomerioides Hayata)為臺灣重要造林樹種,除了是臺灣原生種之外,也是東亞最高的樹種,可長到70~90公尺,更是全球唯一以「臺灣」當屬名的植物。農委會林業試驗所六龜研究中心的經濟林裡有840公頃為臺灣杉,自2017年開始引進日本「中層疏伐」技術,進行相關試驗。

臺灣自1990年起全面禁伐天然林,人工林也跟著一起被「保護」,造成國內林業式微,木材自給率不到1%。然而我們從國外進口的木材,也可能存在非法砍伐的風險。如林俊成等研究者全球176個國家,進行「可疑非法伐採風險區」的分類,包含我國木炭主要進口國印尼、越南等都被歸為高風險和中高風險區。

我們保留自己的人工林,去砍別人的天然林,這樣的作法實在不符合國家之間的公平正義。林務局也於2017年喊出「國產材元年」,重新啟動人工林經營,希望到2027年能將木材自給率提高到5%。

談到砍樹,國人又有諸多疑慮,因為「砍樹等於破壞環境」的觀念,已經深植人心。然而,農委會林業試驗所六龜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林文智指出,人工林需要適度的疏伐,才能有健康的森林與生態。

這是因為人工林在造林時,樹木種植的密度較密,導致樹木在長到一定程度時,彼此開始競爭陽光、競爭養分,樹冠彼此相接,遮蔽地面。這時林木生長停滯,甚至有一些樹木可能會遭受到病菌、或昆蟲的危害,而森林底層也很陰暗,地被植物或灌木生長不健康。

因此,在樹冠鬱閉的人工林,有必要將部分林木移除,以增加其他保留木的生長空間,這項工作就是「疏伐」。

人工林進行適當的疏伐之後,留下來的樹木可以繼續成長;疏伐之後,陽光可以照到森林底層,靠近地面的下層植被也有生長的機會,連帶動物物種(尤其是昆蟲)的組成跟數量也會增加了,而且這些植物也可以減少土壤沖蝕的產生,對水土保持有幫助。

適當疏伐人工林,的確可以活化森林,不過怎樣的疏伐,才是適當呢?六龜研究中心2017年起引進了日本的「中層疏伐」技術,開始進行實驗。

「中層疏伐」為日本學者渡邊定元提出之疏伐方式,與台灣常用的「下層疏伐」最大不同之處在於保留木留存的方式。「下層疏伐」指將處於下層的枯死木、被壓木、形式不佳和生長不良的林木砍伐,其餘林木保留,這時進入市場的疏伐木在徑級上多數中小徑級。但「中層疏伐」是先選擇要保留的樹木,再砍伐影響會這些樹木生長的干擾木。林文智指出,這樣的作法,可以保留好的未來木,也讓生長較差的林木有機會長得好,疏伐木不但有中小徑級的木材,也有不少大徑材可以供應市場。

為了進行更詳盡的監測,除了疏伐前後保留木的生長外,包括森林昆蟲相、地表土壤沖蝕情形、還有林下微氣候等項目,六龜研究中心也會進行更為詳盡的調查,其結果便可分享給林務局或是林農,作為疏伐技術的參考。

臺灣林業停滯30年,如今要重新啟動國產材政策,在育苗、資源盤點、伐木技術、供貨穩定等層面,都是一大挑戰。就讓我們從農委會林業試驗所六龜研究中心出發,跟著副研究員林文智一起認識「中層疏伐」技術,也思考臺灣臺灣林業的未來。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