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機器人市場,今年可能爆發?
台灣機械業,特別是精密機械的技術基礎,對哪些重要產業帶來關鍵影響?
為什麼台灣精密機械的聚落在台中?這樣密集的聚落,帶來哪些發展的優勢?哪些公司是值得你我注意的,在全世界舉足輕重的隱形冠軍?
台灣機械產業發展的優劣勢在哪裡?人才、資金、技術,我們關注的焦點為何?

尋求這些問題的答案,聽聽真正掌握業界第一手趨勢的專家怎麼說。3/21、3/28連續兩週,IC之音特別邀請上銀科技董事長卓永財,與您分享快速進擊的台灣機械產業!

 

引言:

主持人彭宗平教授(以下簡稱彭):

歡迎您收聽《台灣的明天‧明天的台灣》,我是彭宗平。我們這一季要討論的主題是基礎產業的轉型與升級,涵蓋的議題包括金屬產業、紡織業、農業、石化產業以及機械產業等。今天我們非常榮幸能夠邀請到上銀科技的卓永財董事長,來節目討論台灣的機械產業。董事長歡迎您到我們節目來。

來賓卓永財董事長(以下簡稱卓):謝謝!各位聽眾大家好!

彭:卓董事長是一個非常特別的人,他大學學的是會計統計,後來到美國舊金山大學取得公共行政的碩士學位,大學畢業後到金融界服務,曾經擔任過交通銀行的主任秘書。1983年,他有一個機緣,被派去協助整頓三星五金,展現了優異的企業經營改革的能力,從此跨入了機械產業。從何豐精密工業一直到1989年創立上銀科技,從台灣走入國際,上銀已經成為國內外精密工具機械關鍵零組件的領導大廠。

卓董事長也兼任台灣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協會,以及台灣區工具機暨零組件工業同業工會的理事長,他在金融界、機械自動化、及企業管理都有卓越的表現,特別他也熱心公益,重視企業的社會責任,大力推動產學合作,回饋社會。他先後獲得高雄第一科技大學、台灣科技大學、清華大學、中正大學等學校的名譽博士學位,受到產官學研各界的推崇。

卓董事長帶領的企業,見證了台灣機械產業的發展,而且邁向世界的卓越品牌,能夠邀請他到節目來,跟大家討論台灣機械產業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實在是非常適當的人選。

 

1. 機械產業聚落的形成

董事長您踏入機械產業,從1983年重組三星五金到現在已經有幾十年,等於見證了台灣整個機械產業的發展,以及未來的趨勢。是不是可以先請您幫聽眾說明一下,整個機械產業所涵蓋的範圍?

卓:好的。大家提到機械,就會想到機械是黑手,其實不然。如果沒有機械,我們現在會動的東西大概都不會有。我們大家都很清楚,包括面板、電腦,都是靠設備做出來的。機械把我們生活的每一個領域都涵蓋在內,所以它是非常廣泛的。

彭:是。如果看台灣經濟的發展,早期是一個農業社會,漸漸地邁向現在所謂的高科技產業,有一個發展的軌跡。大家常常說機械是工業之母,或者是工業之父,所以整個台灣機械業發展的過程,是不是也可以稍微跟我們回顧一下?

卓:對。機械業是台灣整個經濟發展的縮影。早期大家都知道日本殖民統治台灣,所以那時候有「農業台灣,工業日本」這樣的說法。台灣最早就是糖業,新竹地區以前大概都是種糖,我家也是種糖。後來呢,製糖的設備壞了怎麼辦?不能運到日本去。所以在台灣就慢慢有機械的維修,開始有修配業出現。

等到二次大戰發生,日軍要往東南亞作戰,海軍要修船怎麼辦?很多船舶都要修,於是在高雄建立修船業。二次大戰後,當初在高雄學習的修配工裡面,很多就跑回台中。很奇怪這群人還有個地緣關係,集中在台中的振興路,就開始修理一些農業的設備。慢慢地,隨著台灣的工業發展,開始引進了工具機,但工具機壞了也要修理,因而逐漸開始仿製,從而出現了工具機產業,逐漸在台中就建立了機械工業的雛型聚落。

 

2. 股王、大企業的搖籃:精密機械

當然,隨著台灣的工業不斷地發展、進步,精密機械工業就逐漸產生了,而它就能支援其他產業的發展。我們可以看到現在精密機械扮演重要角色,舉例來說,鴻海的郭台銘董事長非常傑出有成就,他從哪裡起家?大家都知道他是模具業起家。現在台灣的股王(大立光),就在我們上銀科技的隔壁,它之所以成為股王,最核心的競爭力是什麼?第一個就是它的模具,還有對位技術獨步世界;而且不只如此,它所有的關鍵設備都是自己做。換句話說,它掌握這幾個核心的技術,別人想複製也複製不了。為什麼他們今天有這個能力?就是因為台灣有非常完整的精密工業基礎,來支持很多人才。這些基礎的設備技術,讓台灣企業能夠做到在全世界「只此一家,別無分號」。

彭:是。據我的了解,台灣在1940、50年代,基本上是以民生工業為主,所以機械的發展,會從碾米機、縫紉機、還有木工的加工開始,然後又變成是一個策略的產業,走向比如說紡織業的設備。後來,因為台灣電子業的發展,機械又朝向IC的製程這方面進展,最近也走到了像污染防治等領域,很多設備都漸漸地發展起來,事實上有一個軌跡可循。以您剛才提到的,像台中是一個精密工具機為主的聚落,但機械其實涵蓋很多領域,包括所謂產業用的機械、通用性的機械、動力機械等等。在台中,除了最主要的工具機之外,還有沒有涵蓋其他的範圍?

卓:對。工具機英文叫做machine tool,就是一種工具,在台灣叫做工具母機。簡單地說,它就是「做機械的」機械。延伸談下去,有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大家可能不太清楚,台灣的LCD就是面板工業為什麼那麼強?因為面板工業跟半導體有點不一樣,半導體是比較封閉式的生產線,面板工業是很多站都開放,一個站一個站不一樣,所以台灣的精密機械就有切入的機會。

因為台灣從精密機械培養了很多人,面板業要做自動化的時候,就來精密機械找,很快地形成光電設備這個產業。台灣的光電設備發展得很快,你看從3.5代、到4代、5代、6代,變化非常迅速,最後在LCD這個產業,徹底把日本打垮了。所以日本後來幾乎沒有做大面板的面板工業,因為台灣做得又好又便宜,速度又快。所以這又是非常典型的例子,由精密機械支援光電產業所需的設備,支援產業的發展。

從另外一個例子來講,做鞋子。台灣製造鞋子的鞋機,也是從工具機逐漸延伸到精密機械、到產業機械的例子。在台灣,做鞋子的機台太發達了,所以你可以看到,當初台灣是NIKE、adidas的最大代工基地,為什麼?因為這邊有太多精密機械,可以支持我們的產業。

 

3. 2016年,機器人市場可望爆發

彭:其實機械業未來的發展,還走到所謂的機器人產業。我知道您在機器人方面,也投資相當多。未來機器人的發展,怎麼樣能夠繼續往前走?是不是也請您稍微說明一下?

卓:對的。因為2011年,德國思考它在21世紀,怎麼繼續掌握世界工業製造的競爭力?經過他們的思考,結合ICT(資通訊),提出了工業4.0的概念,才開啟了所謂工業4.0時代。在這個部分,就會需要什麼?智慧製造、還有機器人這個領域;當然還有物聯網,而物聯網又需要感測器。這幾方面,都跟精密機械有密切的關係。

針對機器人來談,你要能夠生產它的關鍵零組件,才會有競爭力。台灣因為精密機械的產業鏈非常完整,也有相當多的人才,可以辦到,所以台灣在機器人的領域,應該有機會在世界扮演重要角色。現在全世界在機器人的領域,上銀大概是產品種類最齊全的一家廠商,所以整體來看,一方面,因為工業4.0蓬勃發展的關係,不管在台灣、在大陸、在歐美,機器人的市場需求都在提升;另一方面,今年因為機器人的價格已經很低了,已經達到很多廠商買得起的地步,看起來機器人市場在今年開始,應該會來到一個起爆點。

彭:是。機器人確實是自動化跟智慧製造最核心的工具之一。而我們這個節目在2015年的主題,也曾經關注工業4.0,談到從感測器、物聯網,以及智慧製造結合在一起的工業應用。聽眾如果有興趣的話,也可以在IC之音網站看看相關的資訊。

 

4. 台灣機械產業的優勢與劣勢

彭:卓董事長提到台灣機械產業的發展歷程,以及機械產業跟其他產業之間的連結。從剛才董事長的說明,也看到台灣機械產業已經往精密機械發展,在世界上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上銀科技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我們也知道,台灣機械產業的發展,還是要在國際上競爭,一定有所謂的優勢跟劣勢。董事長是不是跟我們分析一下,台灣發展機械產業有哪些優勢跟劣勢?

卓:是的。機械的發展跟其他產業一樣,離不開人才。過去這麼多年來,機械科技在台灣的大學裡是一個主流,非常多人修習。尤其科技大學,還包括作為基礎的工專、高工等,在學校體系這一段,幫台灣培養了非常多的人才,這是機械發展的第一個優勢。

第二個優勢,台灣的產業聚落非常完整,在台中大肚山下,大概方圓60公里的區塊,聚集了台灣的各種精密機械。不管工具機、零組件,還有很多產業設備,大概有85%集中在大肚山附近,所以它是全世界非常獨特,產業聚落非常完整的一個地區。

第三個優勢,我們的基礎工業也有相當的水準。像材料方面,可以看到我們有中鋼,或像榮鋼,生產鋼材、特殊鋼,這些基礎的工業,可以支持精密機械的發展。然後我們的鑄造工業也相當發達。所以台灣在精密機械的發展,可以受到其他基礎產業發展的支持。

當然還有一個優勢,就是台灣以前做很多代工,包括收音機、電視機等,那個時候很多。發展至今,市場也有相當的量,這是台灣的優勢。

彭:但是台灣的劣勢呢?

卓:往往看到優點就是缺點。現在的缺點在哪裡?最重要也是人才的制約。過去十幾年,我們追求讓台灣的大學成為頂尖大學,就是追求提升SCI(按: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學引文索引,意即統計學術論文被哪些其他論文所引用?影響力如何?是科學學術論文影響力的主要指標之一),等於是追求學術論文這一塊的發展。

在這段時期,很多學校的教授不管是申請國科會(或現在科技部)的預算,還有學生要拿到博士學位,都要有SCI的論文,就是科學上常被引用的論文。如果要追求學術論文,就要發表比較新的、在世界上沒有的成果,大家都要去追蹤所謂「最新」的技術。結果,基礎的實作跟實驗就沒有人要做。但是機械工業很強調工匠精神,十年鑄一劍,技術要不斷地累積。而發展這種累積性的技術,通常不利於發表SCI的論文,最後產業界就找不到這種人才。因此到了現在,「人才」對台灣精密機械的發展,是非常大的一個問題。

第二個要談到台灣科專計畫的制度(按:科技研究發展專案計畫,是經濟部為了協助台灣產業,配合行政院「科學技術發展方案」而開始實施的計畫,負責執行前瞻性、關鍵性與共通性的產業技術研發)。這個計畫立意良好,但是計畫的長度很少會超過六年,通常四年就結束了,等於是淺碟式的短期計畫。可是對精密機械來講,它需要長期投入,尤其關鍵的設備都需要很長時間的發展,而這塊就得不到政府科專計畫的支援了。

第三個是金融體系的問題。怎麼說呢。就是說台灣幾乎沒有天使基金,英文叫angle capital,願意在初始階段就投資精密機械產業;原因也是精密機械發展需要很長的時間,回收慢,所以它根本找不到外來的資金。

您也許會問,那政府的資金呢?因為我在交通銀行服務了很長一段時間,所以可以談談這個問題。其實新竹的半導體工業,跟我也有密切關係。因為當年不管聯電、台積電設立的時候,我都在交通銀行服務,那時候就是我們主辦對企業的放款跟投資。然而當時可以作,是因為那時候的交通銀行還負責政府對產業的策略性投資,但是後來我們把這個交通銀行也廢掉了,變成商業銀行了,就不能做這件事。

所以現在就產業獲取資金這方面,政府缺乏非常大的一塊,在金融這個領域沒有辦法協助我們的產業。當然台灣的IPO(首次公開募股)要扣重稅,持股也要扣稅,這也阻礙了很多的「創業投資」,導致沒有人願意投入資金到創業投資。我想就是這幾個因素,制約了台灣整個精密機械,甚至其他產業的發展。

 

5. 台中地區機械業的經典案例

彭:您剛剛所講的,都是從大的構面來看,從國家整體面,透過很多的政策、很多的措施來配合,才能把機械業,特別是精密機械發展到世界一流。您剛才也提到,在台中大肚山方圓60公里的精密機械聚落,表現非常的亮麗。我們知道台灣已經變成全世界第四大的工具機輸出國,有很多表現非常好的公司,掌握很多的技術特色,但可能聽眾不見得了解。是不是從您的地緣關係,還有您個人互動的經驗,跟大家分享一下?台灣有很多的機械業,他們有非常亮麗的表現,是不是可以舉一些例子?

卓:我就先從我們自己講起。我們上銀科技實質上已成一個集團,其中還有一家公司叫大銀。上銀專門做精密機械,大銀專門做機電跟控制的整合。簡單來說,大家可能不知道,大銀是全世界半導體設備定位系統的最大供應商,全世界不管最大半導體、第二大半導體,主要大概都是我們在供應的。另外一個,像上銀本身的產品,不管滾珠螺桿跟線性滑軌,我們現在是全球排名第二。

然後往外來看,大家可能不了解,製造手機一定需要鑽攻機,因為它裡面有很多孔洞。鑽攻機以前都是台灣做的,現在慢慢移到大陸做,但是有一個關鍵零組件,就是鑽攻機的「主軸」,英文叫spindle,這個主軸每分鐘要兩萬轉。兩萬轉大陸現在還做不好,歐美可以做到三萬轉,但是成本太高,所以現在大家要做手機的鑽攻機,就一定會用台灣生產的主軸,基本上已經把台灣做spindle的產能全部包了,所以這個零組件台灣占有世界重要地位。最近我們結合了政府的資源,以及大學,想一起把這個產業,從現在大概六十幾億的營業額,拉到能夠超過百億。要做到這點,在技術上希望讓主軸的RPM,就是每分鐘的轉速要達到三萬轉,現在我們正在進行這樣的專案。

除了這個零組件之外,再來看一個例子。在台中有一家廠商叫哈伯,生產冷卻機。因為機械運轉的時候,溫度會升高,自然需要冷卻機。哈伯就是台灣在這方面做得最好的廠商,連日本的大部分工具機廠商,大概也都是用哈伯的冷卻機。工具機沒有冷卻系統是不行的,所以台灣有這樣的一個產業,等於也支持了工具機產業的發展。

從工具機來講,2月25號,總統當選人蔡英文親自到台中去看,做了一場智慧機械產業之旅,她就到了百德。百德這一家專門做高精密的龍門工具機,在這部分的技術,它堪稱台灣的代表性廠商,是可以跟德國產品來競爭的。所以在龍門型工具機,百德絕對具有代表性。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我們台灣的EDM放電加工機,用來做模具的線切割機,在全世界也排名前三大。在這個部分,像慶鴻等幾家廠商,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剛剛講工具機,裡面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項目,就是車床的領域。車床領域在台中,當然有台中精機、程泰機械這幾家,都在全球占有一定的地位。我想,就工具機的相關領域,這幾家大概是很具代表性的一些企業。

 

6. 台灣機械業附加價值的提升

彭:剛才您提到很多不同的製造商,都有很亮麗的表現。但我看有一些資料,台灣在2010年,整個工具機的輸出值,雖然超過一千億以上,但是平均的單機價格,差不多是兩百萬,附加價值差不多是25%。比起德國或者日本,工具機的價格差不多到八百萬左右,附加價值高達40%。您怎麼看這個差異?

卓:這是台灣的機會,也是台灣的危機。重點在於,德國它的基礎非常好,而且它做出來的產品,基本上有比較高的附加價值。另外就是國家形象的問題,我自己現在手下有兩家工具機廠,一家就在竹科,叫做陸聯;另一個就是我收購了英國最早的工具機廠,叫MATRIX。有一個例子很特殊,面對同一家中國客戶,陸聯跟MATRIX推出一個同樣的產品,陸聯的大概可以賣到一千萬,但如果我的MATRIX定價一千五百萬,他會買MATRIX的。為什麼?就是英國在國家形象上還是超越台灣。所以台灣就算往高精密、高價位的方向發展,還是會受到國家形象的限制。因應這點,台灣現在精密機械的特性在哪裡?我們就是做中高價位的機器。做得很快,日本、德國推出來以後,一兩年後,基本上我們就能做出來,而且價錢便宜,強調的是「性價比」。

可是這樣發展下去,也會有問題。為什麼?因為大陸的廠商也慢慢追上來了。所以工具機跟零組件工業同業公會,我們現在一直設法結合學校,結合政府的法人,把精密機械從傳統上產量大、生產速度快的,把它升級到附加價值高,比較顧客導向的產品,並且藉這個機會,把工業4.0的概念引進去,希望這樣作,能夠讓台灣的工具機更上一層樓。

彭:是。我們今天非常高興能夠邀請到上銀科技的卓永財董事長,跟大家說明台灣機械產業的發展歷程,和發展的優勢、劣勢的分析,也特別跟我們分享了幾個具有代表性,表現亮麗的機械產業公司。今天我們的節目就進行到這裡告一個段落,下個禮拜同一個時間,還是要繼續請卓董事長,跟我們分析未來台灣整個機械產業發展的趨勢,及如何因應國際的競爭。《台灣的明天‧明天的台灣》,我們下個禮拜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