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機國造 勇鷹高級教練機即將首飛  台灣自製高教機歷程 第一集

訪問來賓:漢翔航空工業發言人、中華民國航空史學會 副會長 李適彰

為了提供新的教練機、培育我國空軍下一代新的飛行員、也是我國的國防自主建軍重要計畫「國機國造」,由國人自行設計製造的「勇鷹」T-5型高級教練機, 6月2日上午完成跑道「滾行測試」,也就是「試滑」,吸引不少航空迷前往台中,拍攝到測試畫面,並且在媒體曝光,這令航空迷跟軍事迷都相當興奮。。

航空界有消息指出,這一架在去年、也就是2019年9月24日完工出廠的勇鷹教練機A1測試機,飛機編號11001,也就是「勇鷹」高級教練機第一架原型測試機,即將在6月下旬進行首次試飛,因此最近正在緊鑼密鼓的測試,包括先前的各項地面靜態測試,以及上週進行的滾行測試。

由漢翔航空工業公司研發的『勇鷹』高級教練機,屬於目前世界上正在研發或服役中的7款 第5代 高級噴射教練機之一。勇鷹高教機量產之後,將汰換自1984年開始服役的AT-3高級教練機,還可以接替擔任「先導部訓機」任務的F-5E/F型戰鬥機。我國空軍預定了66架勇鷹高教機,將於2026年全數完成交機。空軍總共編列預算新台幣10億3千9百萬元,每一架單價約為新台幣7億3千萬元。

航空界人士表示,漢翔公司研製的「勇鷹」高教機,測試進度並未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於6月底首飛的計畫不變,正式公開的首飛,規劃在端午節前實施,屆時將由總統蔡英文親自校閱。在這之前,還會進行2到3次的滑行測試,其中也包括高速滑行的科目。

看到新一代的勇鷹高級教練機,即將正式首度試飛,象徵我國空軍的教練機研發製造工作,邁向新的階段。
回首過去,我國自製空軍教練機的能量,起步其實相當艱辛,如同我中華民國在建國初期,並沒有空軍。我國空軍是在1937年、民國26年才成立,在這階段,不論是空軍還是陸軍或海軍的飛機,都全部是向國外購買的。
在政府播遷來台之前,從原本隸屬於軍事委員會之下的航空委員會,內部成立了航空工業計畫室,先訓練人才,接著在外國廠商的協助下,計畫在四年內,達到每年生產一千架飛機的目標,其中就包括生產教練機400架、還有轟炸機、驅逐機以及運輸機。
事實上1942年美國依據「租借法案」,先是提供我國150架波音公司生產的PT-17初級教練機,給當時已遷到印度旁遮普邦 臘河機場的我國空軍航校學生訓練用。隨後美國也同意授權我國航空委員會、自行組裝生產PT-17。
對於這段從零開始、學習組裝 製造空軍教練機、也是後續自製戰機的基礎,
曾經擔任 漢翔航空工業發言人的 中華民國航空史研究會 副會長 李適彰表示,我國的教練機製造能量,就是在中國大陸、成功製造組裝了104 架PT-17初級教練機所展開的,這就是中華民國空軍教練機「洋機國造』的階段。

我國空軍目前使用的AT-3高級教練機,是由當年的航發中心所設計製造生產的,航發中心後來改制為漢翔航空工業公司。事實上,當時原本美國同意由洛克希德公司協助我方進行AT-3教練機研發,以汰換逐漸老舊的T-33噴射教練機。但是合作關係中途停擺。當時我國的航空工程師們堅持克服困難,接手自力完成細部設計與全機的系統研發。李適彰回憶起當時的航發中心主任李永炤等航空工業的前輩,就是要為國家爭一口氣,自己設計製造出新的高級教練機AT-3,總共生產六十三架,他們的決心與毅力都令人佩服。

我國空軍目前將空軍官校學生,學習軍用飛機飛行的課程,分為基本組與高級組,使用兩種機型,包括T-34C初級教練機以及AT-3高級教練機,但李適彰表示,有一段時間的分組,並不是兩組,而是有初級、中級與高級三組,因此也曾經同時使用三種機型的教練機。
AT-3的研製經驗,也為IDF經國號 自主防衛戰機的發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礎,教練機的自主研發,對於空軍的飛行人才培育極為重要,但更近一步延伸思考,由於我國全盤掌握AT-3教練機的設計理念與製造過程,台灣製的高級教練機能否有外銷機會?
李適彰建議,在勇鷹高教機服役後,AT-3退役下來,政府可以考慮把狀況較好的AT-3教練機整新後,外銷到友邦或其他國家。
我們下一集節目,將繼續為您詳細分析 勇鷹高教機的設計理念與性能,還有展望未來我國新一代自主戰機研發的可行性。

 

附表:我國自行組裝與研發空軍教練機 生產架數 與研發程度

PT-17 波音-斯提爾曼(Boeing-Stearman)初級教練機,生產104 架(波音公司授權組裝)。

PL-1B 介壽號 初級教練機, 生產58架(購買設計圖後自行組裝生產)。

T-CH-1 中興號 中級教練機,生產 52架(自力設計研發)。

AT-3 自強號高級教練機 ,生產63 架 (自力設計研發生產)。

T-5勇鷹 預計生產 (自主設計研發生產),我空軍預定66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