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巴黎宣言》指出,全球交通運輸領域的溫室氣體排放占比達23%,並以高於其他溫室氣體類型的速度成長,若不採取行動改善,預期到2050年占比將達50%。為達成低於2℃的溫升目標,國際能源署(IEA)預估,到2030年全球電動化(純電動車、插電式電動車及燃料電池車)的各類新車銷售占比須達35%。電動車輛是減少人口稠密地區空氣污染的關鍵技術,更有助實現能源多樣化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目標。

根據環保署(2021)統計,台灣運輸部門排放量占總體排放量約12.53%,在六大部門中排名第四,而公路系統作為運輸部門中主要的排放源占比達到95.6%,其中小客車跟機車兩項私人運輸工具即占排放量的三分之二。對台灣而言,推動電動車普及化,其政策意義不僅限於達成減碳目標,更是改善台灣空氣品質的契機,但是電動車真的可以達到這個減碳目標嗎?

節目邀請電動車資深顧問、前台大機械系邱文祥教授電話連線受訪,邱教授從1990年起,任職通用汽車集團(GM),參與上海通用Springo電動車的開發。在長達25年的汽車產業經驗中,他從傳統車廠的整車供應鏈管理、採購管理、新車開發,到擔任電動車總工程師,見證傳統車到電動車的發展歷程。如今邱教授退而不休,仍發揮其專業,致力於培育具有國際視野、格局的整合跨域領導人才。歡迎邱教授與我們分享電動車和燃油車的生產過程中,碳排放量高於燃油車嗎?歐、美、日、陸推動電動車普及化的野心與策略,這些台灣跟得上國際腳步嗎?台灣電動車人才培育又有哪些關鍵呢?

NTU Racing 臺大賽車隊

NTU Racing 臺大賽車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