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yond Computing Museum 台灣電腦資訊發展館」四月九號在陽明交大揭牌開幕,該館典藏1960至90年代於校園服役的大型、中型及個人電腦文物,揭示台灣資訊科技發展軌跡以及陽明交大資工系在其中扮演的角色,系友發起群募籌建博物館,開創全台灣第一座以「電腦文物」為主體的博物館。資工系主任彭文志表示,發展館數位典藏87件骨董,以「Beyond Computing」為名,自期衷於運算的本質,永不止息地超越自我、探索科技前緣。

彭文志表示,工程期間逢新冠疫情導致工期展延,系友展現強大的包容力及信心,全力支持策展團隊,「很感謝全體捐款人群策群力共同促成,讓這些培育無數資訊人才的退役英雄(骨董電腦),能以嶄新姿態再綻光輝。期勉我們以飲水思源的初心,攜手擘劃後運算時代:一個無限想像的未來」。

歡迎聆聽本集節目,邀請彭文志主任、范瑀真行政專員分享全台首座電腦博物館的精彩小故事。

 

 

資工系友及同學齊建全台首座電腦博物館

 

「Beyond Computing Museum 台灣電腦資訊發展館」(以下稱發展館)於四月九日在陽明交大工程三館揭牌開幕,該館典藏1960至90年代於校園服役的大型、中型及個人電腦文物,揭示台灣資訊科技發展軌跡以及陽明交大資工系(以下稱資工系)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開創全台灣第一座以「電腦文物」為主體的博物館。資工系表示,發展館以「Beyond Computing」為名,自期衷於運算的本質,永不止息地超越自我、探索科技前緣。

1960至90年代於校園服役的大型、中型及個人電腦文物,揭示台灣資訊科技發展軌跡以及陽明交大資工系重要角色,同時那些大型、中型電腦也是奠定台積電、聯發科半導體晶片運算的基礎。

資工系系主任彭文志談及「Beyond Computing Museum 台灣電腦資訊發展館」起源在2019年年底市府文化局有個電腦文物保存專案,而學校有許多大型電腦,隨即至工程三館地下室倉庫盤點此些文物,發現確實有許多文物,系友發起群募籌建博物館,將此些文物歷史呈現出來。

資工系保存了自博愛校區計算機中心時代(1961年)的電腦文物,透過與新竹市文化局合作,歷時半年盤點系上87件電腦文物,進行史料考察及人物訪談。在多位現職與退休教職員、系友及校友的協助下,完成數位典藏。這些電腦文物展出,學長姐感動外,在校生也感動,該系的光榮歷史值得系驕傲。

為妥善保存這些實體文物,主任彭文志聯合交大資工系友會(以下稱系友會)會長吳銘雄發起〈五○四○專案〉,號召系友於2020年「資工系五十週年、資科系四十週年」之際,齊心捐款興建文物展示空間。該專案由多位系友志願組成策略小組,推動募款策略制定與博物館規劃。

彭主任說,發展館分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將地下室改造,第二階段將展間規畫,第三階段將公共空間接合,準備募款三千萬元。

當時學長姐都非常支持,而那時學長姐有從國外回來的,其中有位小朱學長朱俊有由美國回來,由於疫情即決定留台協助發展館,他即每天至陽明交大工程三館協助及監督該案,彭主任將其辦公室借小朱學長使用,小朱學長為資工系辦公室做了刷臉進辦公室的設施。

發展館策展人范瑀真表示,小朱學長在美國、德國慕里黑做過高級主管,已退休在美國西部有美滿家庭生活,他說要來上班,都以為他開玩笑,他很認真說,給他一空間,他每天騎著機車前來,並提供發展館的規畫及監督等工程。有次去台北聯強總部開會,小朱學長說,當時在交大博愛校區上課,學校校門至後門一眼即可望之,身為交大DNA情感,該做即做,由博愛校區即萌芽,精神即傳下去,學弟妹也是一樣。

另外募款部分會長吳銘雄特助彼特學長,募款於2021年元旦啟動,以每顆樹需要氧分為出發點,此溫暖的舉動立即獲得迴響,兩週內第一階段達標,總計超過30個系級、200餘人響應,第一階段募得720萬元,目標是635萬元,KPI增長33.7%,彼特學長又開始詢問第二、三階段募款,現在有940萬元,仍持續成長中。為資工系創立以來規模最大、由系友自主發起動員的募款計畫。發展館自2021年二月動工,2022年四月完工。

彭文志表示,工程期間逢新冠疫情導致工期展延,系友展現強大的包容力及信心,全力支持策展團隊,「很感謝全體捐款人群策群力共同促成,讓這些培育無數資訊人才的退役英雄(骨董電腦),能以嶄新姿態再綻光輝。期勉我們以飲水思源的初心,攜手擘劃後運算時代:一個無限想像的未來」。

當日適逢陽明交大合校後第一個年度4月9日「交大日」,資工系也推出「Beyond Computing 系列活動」,除了上午的揭牌典禮暨系友回娘家,下午加碼舉辦「Beyond Computing 講座」,邀請聯發科技前瞻技術平台資深處長梁伯嵩分享「從IC到AI與虛實宇宙的未來運算趨勢」;以及台積電IT企業系統整合處處長林均彥分享「台積電的數位轉型之路」。活動廣獲各方熱烈迴響,其中不乏喜愛資訊領域之高中生共襄盛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