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相傳,西周王朝為了了解社會狀況,已經有采詩獻詩的活動。當時的音樂和文學都達到相當高的成就。罔王室和各諸候國的樂師不斷地搜集並整理各地的文間音樂和詩歌,當中經東周遷都(前七七零年),進入春秋時期,社會日益動盪,但這項事業並未中斷。大慨各國所搜集的作品,除了在當地保存采用外,也送給周王室,由王室樂官保管整理並演湊,成為周樂的主要來源。

《周語上》
故天子聽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獻詩,瞽獻曲,史獻書,師箴,瞍賦,矇誦,百工諫,庶人傳語,近臣盡規,親戚補察,瞽、史教誨,耆、艾修之,而後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猶土之有山川也,財用于是乎出,猶其原隰之有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敗于是乎興,行善而備敗,其所以阜財用、衣食者也。夫民慮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與能幾何?」王不聽,于是國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辛意雲說詩經
每週四晚間八點首播  週日晚間十點重播
透過辛意雲老師的主講
帶您一同體驗   詩中風雅與人文經典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