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地景藝術?藝術家如何透過地景藝術創作,傳達對環境與生態的關懷?

2022桃園地景藝術節策展人、蔚龍藝術總經理王玉齡指出,所謂的 「地景藝術」,是於1960年代開始在美國興起的藝術運動,指藝術家在在自然地景中進行創作,其主題有關自然環境,並與周遭地景產生關係,表現出藝術家對環境的思考。因為台灣土地狹小而風景多變,因此地景藝術在台灣也呈現出不同於歐美的風貌。

以本屆桃園地景藝術節中,藝術家李蕢至創作的〈雲〉為例。此作位於桃園市大溪區的大漢溪旁的草坪,藝術家使用木材與竹子等自然素材,透過流線的雕塑形體呼應著蜿蜒的大漢溪,也象徵天上的雲,表達著水與人的關係。〈雲〉將天上的符號置於大地上,以低碳的方式創造出一個與自然共生的空間,反映出李蕢至老師對自然宇宙的關懷。

藝術家李蕢至創作〈雲〉,邀請民眾走進作品內部,感受木材與竹子的紋理,並關懷這孕育桃園生活、生產、生態的大漢溪。(照片提供:桃園市政府文化局)

此外,在山豬湖生態親水園區入口處,排灣族藝術家陳幸雄則製作大型裝置〈合時〉,以在地物種「黑翅鳶」為主題,設計出雙鳥錯落的樣貌,透過最美猛禽的黑翅鳶與山林、流水間的互動,營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之情境。現在〈合時〉也已經成為山豬湖園區的地標。

現在就讓我們跟著2022桃園地景藝術節「國際藝術家」策展人王玉齡的腳步,散步於大漢溪的右岸綠地,感受地景藝術的魅力。

藝術家陳幸雄(Yukio Alaguyang)的作品〈合時〉,以鐵材打造山豬湖在地物種──黑翅鳶,與翠綠山景相互呼應。(照片提供:桃園市政府文化局)